化学名 | |
药物名称 | |
异名(中) | |
异名(英) | |
分子量 | |
理化性质 | |
构效关系 | |
药化作用 | 1.驱绦虫作用 雷丸素在碱性(pH8)溶液中分解蛋白质的活力最大,而在酸性溶液中无效,故在肠道内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作用,使虫体节片溶解破坏,达到驱虫功效。由于雷丸素不耐热(一般在60℃以上即可失效),因此,不能以雷丸煎服,而常用其粉剂口服。 2.抗癌作用 雷丸素不论肌注或腹腔注射对小鼠内瘤-180 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33.3%~69.3%。 |
毒性 | |
临床 | 用于驱绦虫。
|
不良反应 | |
成分分类 | |
用途分类 | |
来源 | |
化学号 | |
参考文献 | 1.《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
分子式 | |
熔点 | |
旋光度 | |
沸点 | |
来源拉丁学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