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名 | 9,10-Anthracenedione,1,8-dihydroxy-3-(hydroxymethyl)-
|
药物名称 | Aloe-emodin
|
异名(中) | 芦荟泻素
|
异名(英) | Rhabarberone
|
分子量 | 270.23
|
理化性质 | 橙色针状结晶(甲苯),熔点223~224°。易溶于热乙醇。在乙醚及苯中呈黄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
构效关系 | |
药化作用 | 1.抗菌作用 芦荟大黄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枯草、炭疽、副伤寒和痢疾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葡萄球菌和链一球菌最为敏感,抑菌的有效浓度为15~25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5mg/L、600mg/L。对临床分离的1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0~80mg/L。诱导实验显示可产生耐药性。芦荟大黄素对临床常见的厌氧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8μg/ml能使76%~91%的厌氧菌生长被抑制,其中对最常见的脆弱类杆菌能抑制90%~100%菌株的生长。与常用抗厌氧菌药物比较,芦荟大黄素对厌氧杆菌的MIC虽然略高于甲硝唑,但与其它抗厌氧菌药物比较,如头孢甲氧噻吩等,其MIC大致相近或优于它们。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为抑菌而非杀菌。对培养基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芦荟大黄素是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的抑制剂,对NADH脱氢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琥珀酸脱氢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也仅有轻微抑制作用。其对NADH脱氢酶的抑制为竞争性的。 2.抗肿瘤作用 芦荟大黄素能延长P388白血病小鼠存活期,延长率为36%,腹水量和癌细胞数也相应减少,能明显抑制P388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呈剂量依赖性。抑制[3H]-TdR、[3H]-Urd、[3H]-Leu的1C50分别为79μg/ml、80μg/ml、88μg/ml。 3.免疫抑制作用 芦荟大黄素ip70mg/kg×7d免疫器官的重量,减少抗体的产生,抑制碳粒廓清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白细胞数,抑制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浓度为100μg/ml时对体外[3H]-TdR、[3H]-Ur参入淋巴细胞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4.泻下作用 本品吸较强的泻下作用。 5.体内过程 人或动物口服易吸收,在体内以肝、肾、胆囊为多。在体内可与葡萄糖醛结合,可从尿、粪等途径排出。 |
毒性 | |
临床 | |
不良反应 | |
成分分类 | |
用途分类 | |
来源 | |
化学号 | 481-72-1
|
参考文献 |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
分子式 | C15H10O5
|
熔点 | |
旋光度 | |
沸点 | |
来源拉丁学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