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名 | Butanedioic acid
|
药物名称 | Succinic acid
|
异名(中) | 丁二酸
|
异名(英) | Amber acid
|
分子量 | 118.09
|
理化性质 | |
构效关系 | |
药化作用 | 1.抗菌作用 琥珀酸在2m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以及伤寒、绿脓、变形、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2.中枢抑制作用 大鼠、小鼠、豚鼠、兔、猫和狗腹腔注射琥珀酸能保护动物对抗高压氧、电休克和听源性惊厥。抗惊厥作用与提高脑内gABA含量有关。热板法有镇痛作用,与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还有镇静和降低体温的作用。 3.抗溃疡作用 大鼠幽门结扎产生胃溃疡,腹腔注射或口服50mg/kg,由于抑制胃液分泌和扩张胃肌而呈抗溃疡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琥珀酸溶于生理盐水内,加入NaHCO3调Ph至6.4,浓度为11.8%,大鼠与家兔每日腹腔注射1mM(118mg)/kg,2.5mM(295mg)/kg,5mM(590mg)/kg,连注7d,每日1次,用药后第4天大鼠白细胞数增加(P<0.025),但吞噬率提高不明显。家兔白细胞数在剂量较大时亦明显增加,同时吞噬率亦提高(P<0.01)。在特异性皮肤反应实验中腹腔注射琥珀酸5mg/kg,48h内连用4次,或每日注射1次,连用两周,对家兔可见琥珀酸能抑制被动及主动皮肤过敏反应,并能减少动物血清1gE抗体形成。 5.解毒作用 琥珀酸对毒眼镜蛇中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护率与原方相近。 |
毒性 | |
临床 | |
不良反应 | |
成分分类 | |
用途分类 | 抗溃疡,抗菌
|
来源 | |
化学号 | 110-15-6
|
参考文献 |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
分子式 | C4H6O4
|
熔点 | |
旋光度 | |
沸点 | |
来源拉丁学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