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
|
CN1935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3.28
|
申请(专利)号
|
CN200510105323.8
|
申请日期
|
2005.09.23
|
专利名称
|
纳米炭混悬注射液
|
主分类号
|
A61K47/04(2006.01)I
|
分类号
|
A61K47/04(2006.01)I;A61K33/44(2006.01)I;A61K49/00(2006.01)I;A61K9/107(2006.01)I;A61P35/00(2006.01)I
|
分案原申请号
|
|
优先权
|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爱药业有限公司
|
发明(设计)人
|
熊天英;吴 杰
|
地址
|
345200福建省建阳市宝山路23号
|
颁证日
|
|
国际申请
|
|
进入国家日期
|
|
专利代理机构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主权项
|
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含有纳米炭2.5%,聚乙烯吡咯烷酮K301%-5%,余量为注射用水,其特征为制备时将上述纳米炭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置于容器中,加入部分注射用水,第1次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加热回馏10-30分钟,然后移置超声波振荡器,第1次超声处理10-20分钟,再第2次磁力搅拌加热回馏10-20分钟,第2次超声处理10-20分钟,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摇匀,第3次超声处理10-20分钟。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用示踪诊断试剂领域,在实体肿瘤治疗方面及时彻底地手术清除癌症组织是关键,而淋巴结转移是癌肿瘤扩散常见的途径之一,因此手术中要尽可能将病灶周围淋巴结切除。手术廓清时较大的淋巴结肉眼可见,容易清除,新增生淋巴结较小肉眼难辨,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种示踪剂来辨认淋巴结,纳米炭是一种理想的示踪剂,纳米炭混悬注射液需要克服炭颗粒团聚成大粒子的问题。本发明在注射液中采用80nm的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助悬剂,在制备时通过反复磁力搅拌、回流和超声处理的工艺,得到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大大节约了制备时间,从100小时缩减到2小时,混悬性能好,平均团聚粒径保持在160-185nm。
|
国际公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