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
|
CN1930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3.14
|
申请(专利)号
|
CN200580007144.9
|
申请日期
|
2005.03.04
|
专利名称
|
吡啶酮衍生物
|
主分类号
|
C07D213/69(2006.01)I
|
分类号
|
C07D213/69(2006.01)I;C07D213/64(2006.01)I;C07D487/08(2006.01)I;C07D451/02(2006.01)I;C07D401/12(2006.01)I;C07D401/04(2006.01)I;C07D405/12(2006.01)I;C07D409/12(2006.01)I;C07D401/14(2006.01)I;C07D237/16(2006.01)I;C07D239/54(2006.01)I;A61K31/4418(2006.01)I;A6
|
分案原申请号
|
|
优先权
|
2004.3.5 JP 62005/2004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有制药株式会社
|
发明(设计)人
|
大岳宪一;羽下裕二;纳谷朗;水谷清香;金谷章生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颁证日
|
|
国际申请
|
2005-03-04 PCT/JP2005/004260
|
进入国家日期
|
2006.09.05
|
专利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秀武;吴 娟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主权项
|
通式(I)所示的吡啶酮衍生物或药学可接受的盐: 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低级烷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低级环烷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低级烷基羰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低级烷氧基羰基或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低级烷基磺酰基,或者R1和R2与它们所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可形成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脂族含氮杂环基, X1、X2和X3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次甲基或氮原子,但X1、X2和X3不全部同时表示氮原子, X4、X5、X6和X7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次甲基或氮原子,但X4、X5、X6和X7中三个或以上不同时表示氮原子, Y1表示单键、-O-、-NR-、-S-、-SO-或-SO2-, Y2表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低级亚烷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低级亚烯基或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低级环亚烷基, Y3表示单键、-O-、-NR-、-S-、-SO-或-SO2-, R表示氢原子或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低级烷基, L表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亚甲基, Z1和Z2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单键或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的低级亚烷基,或者 R1、L和Z2与R1所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可形成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脂族含氮杂环基, Ar表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芳族碳环基、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杂芳环基或根据情况可具有取代基的脂族碳环基。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右式(I)所示的吡啶酮衍生物,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H等,或者R1和R2与它们所结合的N一起,可形成脂族含氮杂环基;X1-X3相同或不同,表示次甲基或N,不过X1-X3不全部同时表示N;X4-X7相同或不同,表示次甲基或N,不过X4-X7中的三个或以上不同时表示N;Y1和Y3相同或不同,表示单键、-O-、-NR-或-S-等;Y2表示低级亚烷基等;R表示H等;L表示亚甲基;Z1和Z2相同或不同,表示单键或低级亚烷基;或者R1、L和Z2与R1所结合的N一起,可形成脂族含氮杂环基;Ar表示芳族碳环基等。
|
国际公布
|
2005-09-15 WO2005/085200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