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
|
CN164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7.27
|
申请(专利)号
|
CN03808298.5
|
申请日期
|
2003.09.05
|
专利名称
|
胺化合物及其用途
|
主分类号
|
C07D233/02
|
分类号
|
C07D233/02;C07D401/12;C07D401/14;C07D403/12;C07D417/12;C07D413/12;C07D409/14;C07D403/14;C07D405/14;C07D417/14;C07D413/14;A61K31/4439;A61K31/454;A61K31/4178;A61K31/496;A61K31/4709;A61K31/427;A61K31/4184;A61K31/4725;A61K31/497;A61K31/433;A61K31/4
|
分案原申请号
|
|
优先权
|
2002.9.11 JP 265247/2002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彻;菊本成幸;小野雅弘;斋藤厚之;高桥永;熊仓成;广濑国孝;谷中干郎;竹村好之;铃木茂;松井良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颁证日
|
|
国际申请
|
PCT/JP2003/011381 2003.9.5
|
进入国家日期
|
2004.10.12
|
专利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立志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主权项
|
下述通式(1)所示化合物或其药理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式(1)中n1、n2、n3表示0-3的整数;R1、R2、R3、R4、R5、R6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或者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A1和A2各自独立表示可被取代的单环或多环式杂芳环、可被取代的部分饱和的多环式杂芳环、可被取代的单环或多环式芳环、可被取代的部分饱和的多环式芳环、可被取代的杂环或下式(2)所示基团:式(2)中R7、R8、R9、R10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或者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W表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亚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亚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亚炔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环状亚烷基、可被取代的单环或多环式杂芳环、可被取代的部分饱和的多环式杂芳环、可被取代的单环或多环式芳环、可被取代的部分饱和的多环式芳环或可被取代的杂环;X表示O、CH2、NR11或下式(3)所示基团;R11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或者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或式(3)中m1表示1或2的整数,D表示下式(4)或下式(6)所示基团:或式(4)中R13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或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或下式(5)所示基团:式(5)中m2表示2-4的整数;R14、R15、R16、R17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或者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Q-Y-B……(6)式(6)中当上述X为O时,Q表示单键;当X为NR11时,Q表示单键或上述(3)所示基团;当X为CH2或式(3)所示基团时,Q表示单键、S、O、NR12所示基团;R12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或者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Y表示下式(7)所示基团:-(CR18R19)m3-或……(7)-(CR20R21)m4-z-(CR22R23)m5-式(7)中m3表示0-6的整数;R18、R19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或者可被取代的芳环,另外,此时的R12和R18可以形成环;m4、m5表示0-2的整数;R20、R21、R22、R23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或者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z表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状亚烷基、可被取代的单环或多环式杂芳环、可被取代的部分饱和的多环式杂芳环、可被取代的单环或多环式芳环、可被取代的部分饱和的多环式芳环或可被取代的杂环;B表示下式(8)所示基团:或式(8)中Q1表示S、O或NH,Q2表示S、O、NR27;R24、R27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或者可被取代的芳环,另外,此时R24和R27可形成环;当上述X为CH2时,R25、R26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含有1-3个双键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或者含有1-3个三键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或者R25和R26可形成环,此时,可根据情况通过杂原子、环烷基、芳环、杂芳环、杂环结合形成环;当上述X不为CH2时,R25、R26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下式(9)所示取代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3-15的环烷基、含有1-3个双键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或者含有1-3个三键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并且,R25和R26可形成环,此时,可根据情况通过杂原子、环烷基、芳环、杂芳环、杂环结合形成环;式(9)中m6为0或1,m6=0时,Q3为CH或N,Q4为N、S或O,m6=1时,Q3、Q4各自独立表示CH或N;G表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亚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亚烯基;R28表示可在除环上可能存在的氮原子以外的任何位置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烯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15的炔基、烷氧基、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羟基烷氧基、卤素原子、氨基、烷基氨基、羧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氨基甲酰基、饱和杂环、杂芳环,另外,当m6=1、Q3、Q4同时为CH时,R28也可以为氢原子;R29表示氢原子或与R24同样的基团,可以与G结合形成环;通式(1)所示化合物中可能存在1个或2个以上的不对称碳原子,当存在1个时,可以以绝对构型R或S所表示的纯旋光物、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外消旋体形式存在;当存在2个以上的不对称碳原子时,可以以纯的非对映异构体、其外消旋体或者它们的任意比例的组
|
摘要
|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可有效对抗HIV病毒感染、风湿病和癌转移等疾病的新的胺化合物,即,通式(1)所示胺化合物:在典型情况下,(1)中A1和A2分别表示任选取代的单环或多环杂芳环;W表示环状C3-10亚烷基、任选取代的单环或多环式杂芳环、单环或多环式芳环或部分饱和的多环式芳环;X表示O、CH2、C(=O)或NR11,D为下面通式(4)或(6)所示基团;通式(6)中,Q表示单键、S、O或NR12;Y表示通式(7):-(CR18R19)m3-或-(CR20R21)m4-z-(CR22R23)m5-所示基团;(7)中z表示任选取代的单环或多环式芳环;在通式(6)中,B表示NR25R26。在上述通式中,R1至R26各自代表氢原子、烷基、烯基或炔基。
|
国际公布
|
WO2004/024697 日 2004.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