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 | CN1928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3.14 |
申请(专利)号 | CN200510029529.7 |
申请日期 | 2005.09.09 |
专利名称 | 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分析 |
主分类号 | C12Q1/00(2006.01)I |
分类号 | C12Q1/00(2006.01)I;A61K45/00(2006.01)I;A61P9/10(2006.01)I |
分案原申请号 | |
优先权 |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朱鼎良;高平进;汪海娅;张 怡;周晓鸥 |
地址 | 200031上海市岳阳路319号 |
颁证日 | |
国际申请 | |
进入国家日期 | |
专利代理机构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 迅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主权项 | 一种筛选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候选治疗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在测试组中,向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培养物中添加待筛选的候选物,培养并检测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并且,在对照组中,在不添加待筛选的候选物的情况下,培养并检测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 (b)将步骤(a)测试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未添加候选物的对照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如果测试组的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就表明该候选物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候选治疗剂。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本发明试验证实,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及迁移和粘附能力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极高的相关性,因而可以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性参考指标。本发明还基于该相关性提供了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和试剂盒。 |
国际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