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
|
CN1969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5.30
|
申请(专利)号
|
CN200610098034.4
|
申请日期
|
2006.11.28
|
专利名称
|
板蓝根抗病毒提取物和提取方法及用途以及含量测定方法
|
主分类号
|
A61K36/315(2006.01)I
|
分类号
|
A61K36/315(2006.01)I;A61K31/7064(2006.01)I;A61P31/12(2006.01)I;C07H1/08(2006.01)I;G01N30/02(2006.01)I;G01N21/33(2006.01)I;A61K125/00(2006.01)N;A61K127/00(2006.01)N
|
分案原申请号
|
|
优先权
|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 祥;何立巍
|
发明(设计)人
|
李 祥;何立巍;孙东东;陈建伟
|
地址
|
210046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
颁证日
|
|
国际申请
|
|
进入国家日期
|
|
专利代理机构
|
南京苏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阙如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主权项
|
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该提取物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即板蓝根、叶为原料所提取的并且能被大孔树脂所吸附的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即为板蓝根抗病毒的有效部位;该提取物中含有活性化合物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clemastanin B)和一个具有以下通式(I)结构的活性化合物: 其中:R1是含有4~6个碳原子的氢芳基或杂芳基,其中的杂原子选自N、O、S;R1也包括被1个或2个下述基团分别取代的氢芳基和杂芳基:CH3、CH3O、CH2OH、COOH、COOCH3、OH;R2选自以下基团:氢、(CH2)nCH3、(n=2~8)、2~6个相互连接的五碳糖或六碳糖基。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板蓝根)、叶为原料提取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方法。提取物的特征是能够被大孔树脂所吸附的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提取物中含有clemastanin B和一个具有通式(I)结构的活性化合物。用该提取物可作为抗病毒有效部位来制备抗病毒药物的制剂,在提取物中加入适宜的赋形剂,按常规的制备方法制成口服剂型或非口服剂型。本发明还涉及到提取物中含有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clemastanin B和具有通式(I)结构的活性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以及利用HPLC方法对该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作为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的标准。
|
国际公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