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申请(专利)号
|
CN200710016332.9
|
申请日期
|
2007.07.27
|
专利名称
|
一种治疗烧烫伤、感染伤的膏药及其制配方法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2006.01)I
|
分类号
|
A61K36/898(2006.01)I;A61K9/06(2006.01)I;A61P17/02(2006.01)I;A61K31/045(2006.01)N;A61K31/125(2006.01)N;A61K33/24(2006.01)N
|
分案原申请号
|
|
优先权
|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昌荣
|
发明(设计)人
|
丁昌荣;丁德培;丁燕菊;马玉芳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和庄乡普通村
|
颁证日
|
|
国际申请
|
|
进入国家日期
|
|
专利代理机构
|
|
代理人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主权项
|
一种治疗烧烫伤、感染伤的膏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组分:槐白皮、黄芪、白芨、地榆、青风藤、柏叶、苏木、刘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黄丹、冰片、樟脑、香油共十六种植物中药材料,其重量配比(质量百分比)为:槐白皮1 5-25%、黄芪1-2%、白芨0.5-1.5%、地榆0.5-1.5%、青风藤0.5-1.5%、柏叶0.2-1.2%、苏木0.5-1.5%、刘寄奴0.2-1.2%、厄子0.5-1.5%、皂角刺0.2-1.2%、蓖麻子0.15-0.6%、乳香0.2-1.2%、黄丹15-20%、冰片0.15-0.6%、樟脑0.1-0.35%、香油45-60%。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烧烫伤、感染伤的膏药及其制配方法。它包括以下组分:槐白皮、黄芪、白芨、地榆、青风藤、柏叶、苏木、刘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黄丹、冰片、樟脑、香油,其具体制作步骤为:①浸泡—将槐白皮、黄芪、白芨、地榆、青风藤、柏叶、苏木、刘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香油按重量配比称取放入缸内,浸泡7天;②熬炸—将浸泡后的药物放入铁锅内熬炸60-80分钟;③炼油—取去药渣,开始油炼,开锅后60-90分钟,加入黄丹熔化为止离火;④冷却—离火后等药物降至60-80℃时,再将研细的冰片、樟脑,放入锅内搅拌均匀;⑤浸泡—出锅后将药物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即可使用。本发明的优点:按本发明制配的药物使用时,直接向创伤面投药,操作简单,一般勿需在施药前清创,可减少患者痛苦,且药到痛止,特别适于家庭临床使用。经200多例烧烫伤、100例感染伤患者临床观察,II、III度烧伤平均12天左右治愈,一般不留疤痕。I度烧伤施药后,片刻疼痛症状即可消除。
|
国际公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