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分类:神经系统药物 二级分类:解热镇痛药 三级分类:水杨酸类药 | |
|
|
|
乙酰水杨酸、醋柳酸、巴米尔、阿司匹灵、阿斯匹林、东青、阿司匹林缓释胶囊、Acctylsalicylic Acid | |
|
1.片剂:0.05g,0.1g,0.2g,0.3g,0.5g;2.肠溶片:0.025g,0.03g, 0.3g,0.5g;3.速溶片:0.3g;4.泡腾片:0.1g,0.3g,0.5g; 5.含片:0.3g;6.栓剂:0.1g,0.15g,0.3g,0.45g,0.5g;7.胶囊:0.1g,0.45g,0.5g。8.缓释胶囊:50mg; | |
|
本品是一种水杨酸盐,非甾体抗炎药(NSAID)。1.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而产生的,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2.抗炎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靖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作用的,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3.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加速,出汗,使散热加快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4.其抗风湿作用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5.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合酶。本品可使环氧化酶第530位的线氨酸残基乙酰化,破坏了酶活化中心,从而阻断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一次服用325mg阿司匹林就可抑制血小板大约90%的环氧化酶活性。由于血小板是无核细胞,不能重新合成环氧化酶,因此阿司匹林对环氧化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一次用药可使血小板的功能障碍持续1周,直到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新的血小板取代已受到抑制的外周血小板。所以虽然阿司匹林的半衰期仅为15~20min,但每天1次口服就有效。6.阿司匹林在较大剂量时还可抑制血管壁合成前列环素(PGI2)从而减弱其抗血栓形成作用。7.口服阿司匹林能很好地透入眼内,在房水和前葡萄膜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 |
|
1.口服后吸收迅速且完全。吸收率与溶解度与胃肠道pH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并渗入关节腔、脑脊液中。2.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成人的分布容积达到170ml/kg。血药浓度高时,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就会达到饱和,分布容积随之增加。t1/2为15~20min。水杨酸盐的t1/2长短则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的pH,每次服小剂量时约为3.1~3.5h;大剂量(1g)时可达9h,反复用药时还可能更见延长。1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乳汁中水杨酸盐的t1/2为3.8~12.5h。3.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内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acid)。4.本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随尿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尿的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5.血管内皮细胞的环氧化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比血小板低,服药6h后大约60%酶的活性已经恢复。缓释型阿司匹林可能在门静脉系统作用于血小板,然后在肝脏中水解为乙酸和水杨酸,这样身体其他部分的血液中几乎不含阿司匹林,保证了血管内皮细胞的环氧化酶不被药物抑制;另外缓释型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较小。女性因其环氧化酶不易被乙酰化及本身环氧化酶活性较低等因素,用阿司匹林效果可能差。 | |
|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退热。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本品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并发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4.抗血栓:由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用于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心肌梗死、心房纤颤、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6.治疗胆道蛔虫病,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7.外用治疗脚癣等。8.治疗血栓性疾病、血管炎类、红斑性肢痛症、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9.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各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血管介入性治疗前后抗血小板治疗及其他病理性血栓形成状态。10.预防心梗后的再绞死和死亡。11.用于预防动静脉短路形成血栓。12.用于心脏瓣膜修复术时。13.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等。 | |
|
对解热镇痛药过敏者、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和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哮喘患者及孕妇禁用。对潜在危险的药物相互作用、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痛风、视网膜出血、围手术期有出血可能性者为相对禁忌。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严重肝病、胃肠道出血或消化性溃疡史,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或其他有出血可能的情况禁用该药。枯草热、鼻息肉、已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或抗凝药患者、哺乳期妇女及婴儿禁用。 | |
|
1.慎用:(1)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慎用。(2)C6PD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慎用。(3)痛风患者慎用,因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4)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化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5)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慎用。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6)肾功能衰竭时慎用。(7)12岁以下儿童在罹患流感或水痘时,不推荐使用本品或其他水杨酸盐。(8)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细胞比容、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测定。2.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对用本药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使用本品,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但在中国尚不多见。3.药物对老人的影响: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服用本药时易出现毒性反应。4.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本药易通过胎盘。动物试验中,妊娠头5个月使用本药可致畸胎,出现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人类也有使用本药后出现胎儿缺陷的报道。此外,在妊娠后3个月中长期大量使用本药可使妊娠期延长。并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的最后2周用药,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报道称,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本药可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6.药物对哺乳的影响:本药可经乳汁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5~8h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7.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长期每天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2)可干扰尿酮体试验。8.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9.扁桃体摘除或口腔手术后7天内应整片吞服,以免嚼碎后接触伤口,引起损伤。10.外科手术患者,应在术前5天停用本药,以免引起出血倾向。11.用于治疗关节炎时,剂量应逐渐增加,直到症状缓解,达有效血药浓度(此时可出现轻度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等,在小儿、成年人或耳聋患者中,这些症状不是可靠指标)后开始减量。当然,如出现了不良反应还应迅速减量。本药一般需要7天才能达稳态血药浓度,由于本药用至有效治疗剂量时往往伴发严重不良反应,以及长期应用不仅消化道溃疡病的发生率可高达40%左右,还可使原有的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病变加重,因此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关节炎的治疗,基本上已用更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替代了本药。12.用于解热时应多喝水,以便排汗和降温,否则因出汗过多可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或虚脱。13.有脱水的患者(尤其是小儿)应减少用量。14.对于过敏者,应立即停药,并嘱以后禁用本药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有哮喘者应立即给予扩张气管的药物及吸入氧等。哮喘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补液及氨茶碱静脉滴注。15.逾量或中毒表现:(1)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药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2)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错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3)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16.过量时的处理:包括催吐或洗胃,给予药用炭,监测及维持生命功能,纠正高热、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酮症等,保持血糖正常并监测水杨酸盐血药浓度降至中毒水平以下。一般说来.服药后2h血药浓度为500μg/ml表明严重中毒,超过800μg/ml可能致死。给予大量碱性药利尿可促使本药排泄,但不应给予碳酸氢钠口眼,因可能反而促使本药吸收。严重过量者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腔透析等。如有出血,可给予输血或维生素K。17.不与其他甾体抗炎药同时服,以免不良反应增加。18.口服抗凝血药、磺胺类、降血糖药、苯妥英钠、甲氨蝶呤、氯丙嗪等与本药合用能增加其药效及毒不良反应。19.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使胃肠出血加剧。20.与乙酰唑胺、氯化铵合用可增加本药毒性。21.与螺内酯合用则抑制其排钠作用。22.与碳酸氢钠合用则促进本药的排泄而降低疗效。23.1岁以下婴儿不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或不用,如需应用应与抗酸药(如复方氢氧化铝、碳酸钙、氢氧化铝等)同服或用肠溶片。24.年老体弱或体温在40℃以上者,解热时宜用小量,应多喝水,以免大量出汗而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失衡。25.饮酒前后不可服用本品,否则易损伤胃黏膜造成出血。26.阿司匹林局部点眼性质不稳定,目前已较少应用。 | |
|
1.胃肠道反应:口服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厌食、恶心、呕吐等,大剂量可引起糜烂性胃炎、溃疡及出血。长期服用可致不同程度胃黏膜损伤,如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和出血。2.肝损害(阿司匹林肝炎):大剂量可引起黄疸、转氨酶升高、肝大、肝细胞坏死等。肝损害一般是可逆的,停药后可恢复。3.对血液系统影响:每天用量3g以上时,能抑制血小板粘连,使凝血因子不易释出,因而延长出血时间。长期滥用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全血减少。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缺乏等。4.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血管性水肿、结膜充血、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哮喘最多见,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或哮喘;胸闷。皮肤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5.瑞氏综合征(Reys Syndrome):12岁以下儿童服用本品有发生瑞氏综合征的危险。此症虽少见,但可以致死。其表现为开始有短期发热等类似急性感染症状、惊厥、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与昏迷等。可有一过性肝功能异常。故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的患儿应慎用。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6.水杨酸样反应:用于风湿病治疗时(长期大量),可引起慢性水杨酸盐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力减退,重者有精神错乱、呼吸加快、酸碱平衡失调,皮疹或出血等。此时应立即停药,并用碳酸氢钠的葡萄糖液静脉滴入,以加速水杨酸盐从尿中排泄。7.肾损害:长期大剂量用阿司匹林,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及肾乳头坏死,尿中可出现蛋白、上皮细胞管型,重者有肾小管坏死及肾功能不全,据称复方阿司匹林更易引起肾损害。肾损害一般是可逆的,停药后可恢复。8.其他:偶有血压下降、急性肺水肿、低血糖、味觉改变、致畸等。9.超量或中毒表现:(1)轻度、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错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视力障碍等。(2)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错乱、呼吸困难、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10.为减少副作用,可选择肠溶阿司匹林,或缓释制剂,也可适当与胃黏膜保护剂合用,但由于胃肠内pH值的改变,可能不利于阿司匹林的吸收。11.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 |
|
1.成人用于解热、镇痛:口服0.3~0.6g,每天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抗风湿,每天3~5g,4次分服;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血管事件,尚无明确用量,最近多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1次;也有资料建议每天顿服25~30mg,即有效应。治疗胆道蛔虫病,口服1g,每天2~3次,连用2~3天;阵发性绞痛停止24h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小剂量为每次口服0.1~0.6g,每天3次,适用于血栓性疾病、血管炎类、红斑性肢痛症等; 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0.6~0.9g,每天4次;对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每次口服阿司匹林80mg,双嘧达莫75mg,每天3次,用药1周间隔1周,直至皮损愈合。2.儿童解热、镇痛:每天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80~10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用于抗风湿,每天按体重80~100mg/kg,3~4次分服,如12周末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天130mg/kg。3.小儿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天按体重80~100mg/kg,3~4次分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天30mg/kg,3~4次分服,连服2个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天510mg/kg,1次顿服。4.治疗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患处,然后用本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用2~4次即愈。5.虽然国际上还无统一剂量标准,每天和量各家报道差异较大,但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预防TIA时,多数认为标准剂量为每天300mg,连服1周后改为维持量或预防用药,每天160~300mg。国内应用超小剂量每天40~50mg较为普遍,但还有待进一步求证。临床需要尽快发挥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时,不宜一开始就用超小剂量。5.脑部缺血的短暂发作:口服每天1 300mg。6.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栓塞:手术前2天开始服用双嘧达莫100mg,每天3次;手术后服用双嘧达莫75mg及阿司匹林325mg,每天3次(国外常用)。7.预防心肌梗死发作:325mg,每天3次;或同时给予双嘧达莫75mg,每天3次。8.防治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口服25mg,每天2次(国内常用)。9.预防动静脉短路血栓形成:每天160mg。10.心脏瓣膜修复术时:每天1 000mg。与口服抗凝剂合用时,疗效更佳。11.对严重葡萄膜炎,每天总量可达4~6g。 | |
|
1.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合用时胃肠道副作用增加: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可能。2.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均可加重凝血障碍,引起出血的危险性。3.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醋硝香豆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及其他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有加重凝血障碍并增加出血的危险。4.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促进本药经尿排出,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药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时,又可使本药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而且使本药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从而增加毒性反应。5.尿酸化药可减少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6.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本品与激素长期合用,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水杨酸反应、甚至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7.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可因与合用大量本品而加强、加速。8.与甲氨蝶呤(MTX)同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蛋白的结合,减少其随尿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加重。9.本药与丙磺舒或磺吡酮同用时,后两者的排尿酸作用减低;当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大于50μg/ml时降低明显,大于100~150μg/ml时更甚。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升高。10.酒精可加强本药所致的出血时间延长及胃出血。11.本品与巴比妥类、苯妥英钠、甲氨蝶呤、氯丙嗪等合用时,可增强它们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因此本品与上述药物合用时应特别注意。此外,本品与抗凝血药合用时,尚有促进胃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的患者不宜用本品;12.乙酰唑胺和氯化铵可增加阿司匹林的毒性;13.本品可降低螺内酯(安体舒通)的活性代谢产物坎利酸钾的促肾小管分泌作用,抑制其排钠。14.与双嘧达莫合用可增强疗效,但应减少用量,以防发生不良反应。15.与甾体避孕药合用,可加速雌激素的代谢而致避孕失败。16.与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可增大耳肾毒性。17.与 | |
|
阿司匹林是已经临床应用百余年的传统解热、镇痛、抗炎药,效果良好。近年来对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对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疗效,应用范围甚广。目前对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梗死的防治,已有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其良好的疗效。并有报道:口服每天1g,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及人工瓣膜置换术,预防血栓形成;胆道蛔虫绞痛发作时,可口服1g,每天2~3次,连服至阵发性绞痛停止后24h;口服0.4~0.6g,每天4次,可缓解腹泻,失眠可于睡前服0.6g;预防妊娠高血压及先兆子痫,可于妊娠等28周开始,小剂量口服,每天60mg;婴儿动脉导管未闭,用20mg/kg以2ml生理盐水缓冲液鼻饲,1/6共4次,可使大多数病儿动脉导管收缩,甚至可永久性关闭;本品尚可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含量,故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并有资料证明本品对白内障及某些少见病也有一定疗效。故对本品尚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本品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口服吸收快,对改善皮肤微循环障碍有一定作用。阿司匹林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现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品服用方便,副作用比较轻微,对许多心血管疾病如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和预防脑卒中等都有显著疗效,对一些低危NVAF、二尖瓣脱垂合并脑栓塞也有相当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本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断前列腺素类物质的生成过程。能灭活环氧化酶,从而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大剂量也可抑制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小剂量阿司匹林(20~40mg)只能抑制TXA2的合成,不影响PGI2的合成。临床上有效量为325~1 000mg,而偏高的剂量不适合于长期预防用药。以往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消炎,而现在发现它使环氧化酶持久乙酰化,从而阻断由花生四烯酸向血栓素转变的过程,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作用。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眼科用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等,还可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