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分类:血液系统药物 二级分类:促凝血药 三级分类: | |
|
|
|
乙酰甲萘醌、维生素K4、2-甲基-1、4-萘二醇、甲二羟苯 | |
|
1.片剂:2mg,4mg,5mg;2.注射剂:5mg(1ml),10mg(1ml)。 | |
|
维生素K是位于肝细胞内浆网的羧化酶辅因子,能促进因子Ⅱ、Ⅶ、Ⅸ、Ⅹ的无活性前体蛋白(PIVKA)氨基末端谷氨酸的羧基化。羧基化的凝血因子才具有活性,通过与Ca2+的桥联,云集在血小板膜磷脂表面,启动凝血过程,产生止血功能。维生素K缺乏时上述凝血因子虽然免疫学测定PIVKA的抗原量仍可正常,但未羧基化的因子Ⅱ、Ⅶ、Ⅸ、Ⅹ无疑血活性而致凝血障碍,产生出血倾向。足量维生素K能逆转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对肝脏合成活性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本药尚具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有关。维生素K不能拮抗肝素的抗凝作用。 | |
|
本药为水溶性,不论有无胆汁分泌,口服均良好吸收,并且可被直接吸收入血循环,随β脂蛋白转运,在肝内迅速代谢,经肾脏及胆道排泄,不在体内蓄积。本药注射后约8~24h作用才开始明显。 | |
|
|
|
|
|
1.慎用:(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药可诱发溶血);(2)阻塞性黄疸患者。2.在严重出血时,同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全血或血浆更为安全,因为给药后需3h以上才能制止活动性出血。3.双香豆素类抗凝药轻度过量引起的轻度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出血症,只需停药即可纠正。中度或严重出血可选用维生素K制剂,但应考虑到过量常干扰需要抗凝的基础病治疗。如出现这种情况,需应用更大剂量的抗凝药以重建抗凝。4.本药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且剂量过大反能加重肝损害,使凝血酶原时间更为延长。试验剂量无效者提示疾病非维生素K依赖性,无必要重复给药。5.口服抗凝剂时不应同时给本药,除非为了治疗抗凝过度所致的出血。6.因本药有过敏反应的危险,故不宜与其他维生素制成复合剂。7.用于纠正口服抗凝剂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时,应先试用最小有效剂量,通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再加以调整;过量的维生素K可暂时影响以后的抗凝治疗。8.药物对妊娠的影响:临产妇女不宜用,因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可发生溶血性贫血或高胆红素血症。9.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尚不明确。10.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定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本药的用量及给药次数。 | |
|
|
|
1.成人:口服给药:常用剂量为每天5~10mg;(2)肌内注射:每次5~15mg,每天1~2次。(3)皮下注射:用量同肌内注射。2.儿童:(1)口服给药同成人口服剂量;(2)肌内注射:每次5~10mg,每天1~2次;(3)皮下注射:用量同肌内注射。 | |
|
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代谢。两药同用,作用相互抵消。2.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硫糖铝、考来烯胺、放线菌素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 | |
|
本品为人工合成品,作为辅酶参与肝内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Ⅶ、Ⅸ、Ⅹ的合成。维生素K4是水溶性的,其吸收不依赖于胆汁。口服可直接吸收,也可肌内注射。缺乏维生素K可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过程而引起出血。本品尚有镇痛作用。另外,口服吸收良好,且性质稳定,适合制成片剂供口服,作用缓慢,数日后始能发挥疗效。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