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分类:循环系统药物 二级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三级分类:Ⅰ类抗心律失常药 | |
|
|
|
长效二氢奎尼丁、二氢奎尼丁、Dihydroquinidinum | |
|
|
|
本品属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结构及药理性质与奎尼丁相同。能与快通道蛋白质相结合,直接阻滞心肌钠通道,抑制Na 内流,稳定细胞膜,作用较奎尼丁强。 | |
|
本药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50%~90%。口服本药300mg,每天2次,60~84h达稳态血药浓度。吸收后,80%与血清蛋白结合。在肝脏代谢,半衰期为7~9h。主要经尿液排泄,尿液碱化可延迟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排泄。缓释剂在消化道缓慢释放本药,口服后60~80h达稳定血药浓度,最高血药浓度可保持4~6h。 | |
|
|
|
1.对本药、奎尼丁或金鸡纳生物碱过敏者。2.严重心肌损害。3.房室传导阻滞,未安置心脏起搏器者。4.束支传导阻滞。5.心功能不全。6.肌无力。7.洋地黄中毒。8.孕妇。 | |
|
|
|
本药不良反应与奎尼丁类似。服药后可有恶心、呕吐、头痛、耳鸣、视觉障碍等,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泻。也可出现奎尼丁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血压下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等)、金鸡纳反应(表现为视觉异常、听觉异常、消化功能紊乱、皮肤异常、循环系统紊乱)、心脏意外(可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心脏停搏、室性期外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晕厥甚至猝死)。 | |
|
口服给药:早晚各服300mg。如心律失常尚未控制,可谨慎增加至早晚各服600mg。 | |
|
1.本药可增加麻醉药、心肌抑制药、箭毒类以及口服抗凝血药的作用。2.β受体阻滞药可增强本药的心脏抑制作用。3.本药可减少地高辛的肾脏排泄量,从而增加其血药浓度。故如合用,地高辛用量应减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