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分类:皮肤科用药 二级分类:抗生素类药物 三级分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
|
|
|
|
|
|
|
本品具有类似于红霉素的抗菌谱。对衣原体、支原体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对大多数革兰阳性杆菌,本品的活性低于红霉素2~4倍。对百日咳杆菌,本品的活性强于红霉素4倍。本品的体外抗葡萄球菌活性相似于或小于红霉素。地红霉素在小于或等于0.03~0.12μg/ml时就能抑制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在相同的浓度时也被抑制。肺炎链球菌和李斯德菌属在0.12μg/ml和0.5μg/ml时分别受到抑制。抗生霉素的A族链球菌、李斯德菌和肠球菌对地红霉素也有抗药性。对红霉素敏感和抗药的葡萄球菌MIC90是0.5μg/ml和8μ/ml。本品并不抑制需氧革兰阳性菌。一般来讲,地红霉素活性比红霉素大2~4倍。地红霉素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活性不因人血清的加入而降低。本类大环内酯类药在pH值为8.0比pH值为6.0时活性大1~4倍。地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性而且对流感嗜血杆菌有缓慢的杀菌作用。本品对肠球菌和多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密切的交叉耐药关系。 | |
|
口服吸收迅速。绝对生物利用度约10%。每天口服本品250mg,于第一日和第十日,达峰时间分别为3.9和4.1h;达峰浓度分别为0.3和0.4mg/L,蛋白结合率为15%~30%,表现分布容积平均为800L。血浆半衰期平均为8h。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与红霉素相比,本品均显示血浆药物浓度峰值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本品的终末消除半衰期为16~56h,本品从血清中缓慢消除与它的缓慢排泄有关。在所有动物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器中测出有高浓度的本品。大鼠一次静脉注射本品的14C标记物10mg/kg,4天后剂量的60%排泄于粪中,15%于尿中,约20%在体中检得。由于本品的这种蓄积作用,靶组织得到了比红霉素高的给药量。本品迅速分布于所有组织,组织峰值浓度在5~10h达到。一次给药24h后和多次给药后发现本品的组织浓度都在MIC以上。在每天1次口服0.25g和0.5g多次后,稳态组织浓度大于1μg/ml,而红霉素在给药后3~5h测得的组织浓度低,在24h,未测出有活性。本品和其主要代谢物在组织中具有相似活性;据认为本品在组织中是转变成代谢物,然后代谢物缓缓重分布于血浆。本品在对20名健康志愿者的研究中口服0.5g,每天4次,连续7天,药物在血清和唾液中的浓度较低,粪便中浓度较高。该化合物影响口腔和小肠的微生物群。本品在组织中有长时间的较高的浓度,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4h,同时,其代谢产物有较高的浓度。地红霉素部分在肝脏中代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都通过细胞色素P450微粒体酶系统产生去甲基化作用。地红霉素的代谢产物具有相同的活性。本品主要由粪便与胆汁排泄,只有少量成分经尿液排泄。代谢物随着服用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本品在体内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 | |
|
|
|
|
|
1.对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腭扁桃体炎须至少给药10天以上,以减少复发率和风湿热综合征。2.对轻度肝、胆、肾损伤者不需调整剂量。 | |
|
1.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反应,如腹痛、恶心、腹泻、呕吐、消化不良、便秘、稀便、口干、口腔溃疡、味觉改变等;其他有头痛、头晕、咳嗽加剧、皮疹、瘙痒等。2.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增加;ALT、AST胆红素、肌酐上升等。 | |
|
每次500mg,每天1次,吃饭时服用,疗程根据病情为7~14天。老年人不需更改剂量。对轻度肝功能不足和慢性肾衰竭的患者亦不必调整剂量。 | |
|
由于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广泛与糖蛋白结合,故能与糖蛋白结合的其他药物均可导致地红霉素血药浓度降低18%,血浆峰浓度降低约26%。 | |
|
1.地红霉素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大2~4倍。地红霉素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活性不因人血清的加入而降低。本类大环内酯类药在pH8.0比pH6.0时活性大1~4倍。地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性而且对流感嗜血杆菌有缓慢的杀菌作用。2.与红霉素相比,地红霉素在软组织的药动学性质有所改善,本品显示血浆药物峰浓度值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本品的终末消除半衰期为16~56h,本品从血清中缓慢消除与它的缓慢排泄有关。在所有动物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中测出有高浓度的本品。大鼠一次静注本品的14C标记物10mg/kg,4天后剂量的60%排泄于粪中,15%排泄于尿中,约20%在鼠体中检得。由于本品的这种蓄积作用,靶组织得到比红霉素高的给药量,其清除半衰期长,一天仅服用1次。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本品对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效果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