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慢性上颌窦炎(化脓性、齿源性、干酪坏死性、真菌性等)经穿刺冲洗、局部注药、去除病牙等治疗,无明显好转。
2.上颌窦囊肿(粘液囊肿、齿根囊肿、含齿囊肿等)、其他良性肿瘤(乳头状瘤、纤维瘤、骨瘤等)及疑有上颌窦恶性肿瘤等病变,经穿刺活检等检查未能确诊,可作上颌窦探查或根治术。
3.上颌窦异物。
4.颌面部外伤后,上颌窦壁骨折、塌陷,引起面部畸形,软组织疝入,骨片残留窦腔内等,可经此手术途径整复。
[手术器械]
除鼻内手术器械外,还应有解剖刀、尖头刀、弯解剖剪、上颌窦息肉钳、咬骨钳、乳突咬骨钳、骨止血钳、甲状腺拉钩、扁桃体剥离器、圆凿、弯头圆凿、电钻等。
[术前准备]
1.清洁口腔、修剪鼻毛、剃胡须。
2.窦腔脓液量多且臭时,术前1天宜作一次上颌窦穿刺、冲洗。
[麻醉]
1.常规采用粘膜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以浸有1%丁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的棉片,置于术侧下鼻道及鼻顶部,置留15min左右;另以1%普鲁卡因20ml,内加1‰肾上腺素4滴左右,作以下三处注射:
⑴阻滞三叉神经上颌支:令患者咬牙,在手术侧咬肌前缘与颧弓交界处,以7号长针头向内后上方刺入,沿上颌窦外后壁,深入约4cm许,患者有同侧上牙列酸痛感表示已达神经。在推进针头时如抵住骨质,可稍退出,再向后方深入。抽吸无回血后,注入药液4~5ml。
⑵阻滞眶下神经:以短针头在距眶下缘中点0.5~1cm眶下孔处刺入,抽吸无回血,注入药液2~3ml。
⑶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在手术侧上牙列唇龈沟,并向上深入至尖牙窝、梨状孔,将余下药液作局部浸润注射。
2.必要时可用针刺麻醉,取穴合谷、列缺、颧髎。
[手术方法]
1.病人仰卧位,手术者站于术侧,助手站于其对侧。
2.局部消毒后,将一小纱布卷放在手术侧上下磨牙间,让患者轻轻咬住,以防止血液流向咽部。
3.切口 用拉钩向上翻起上唇,距唇龈沟上约0.5cm处,自尖牙嵴至第二双尖牙以圆头刀片作长约2~2.5cm横切口,刀刃应与粘膜面垂直、一刀连贯切开粘膜、骨膜,直达骨质(图1)。为防止损伤唇角,可先用棉片将刀片后部裹住,仅露出前端,这样使用较为安全。
图1 唇龈沟切口
4.暴露前壁 以扁桃体剥离器沿骨壁向上、内、外方将骨膜连其上的软组织和粘膜作全层剥离,向上接近眶下孔,向内达梨状孔,内外距离约2.5cm。如骨膜未完全切开,张力较大,需用手术刀补切,而勿用剥离器强行离断。从切口置入拉钩向上牵拉(注意勿过度用力牵拉,以至损伤眶上神经、血管,引起出血或术后面颊部麻木、肿胀),充分暴露以尖牙窝为中心的上颌窦前壁(图2)。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图2 暴露尖牙窝
5.凿开前壁 用圆凿在距梨状孔外侧0.3cm处按内、下、外、上的顺序凿开上颌窦前壁(图3)。凿子要锐利,锤击时避免在骨面上跳动或滑动,或因用力过猛引起骨裂。也可以电钻或手摇钻钻开前壁。在凿去部分骨片、打开上颌窦后,即可用乳突咬骨钳将骨孔向四周扩大,向内至上颌窦内侧壁,向上勿伤眶下孔,向下勿伤尖牙根尖部(图4)。骨孔直径一般达1.5cm,但根据手术需要,其形状和大小可作适当调整。在去除骨质遇到骨层间小动脉喷射性出血时,可用骨止血钳压迫,或局部填以骨蜡止血。
图3 凿开上颌窦前壁
图4 用咬骨钳扩大上颌窦前壁进口
6.清理窦腔 在凿、咬前壁骨质时,往往连同去除粘膜,窦腔已开放。如粘膜仍完整,可予以切开,用吸引器吸去窦内脓血、分泌物等,观察窦内病变性质及范围,以决定下一步处理方针。如为息肉、囊肿或出血坏死组织,可用中隔剥离器将其剥离后,用环形组织钳取出(图5);如窦腔粘膜仅为充血、肥厚,表面尚光滑,则一般都应予以保留,因在手术改善引流,消除炎症后有可能恢复正常,不要轻易决定全部彻底刮除;如窦内充满菜花样新生物,估计恶性肿瘤可能较大,则取数块活检组织后,即可关闭术腔,待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再作处置;如粘膜病变严重,无法保留,则可用剥离器及刮匙细心剥离,彻底去除之。注意在剥离顶壁,即眼眶下壁粘膜时,用力勿过大,以免引起眶底骨折;剥离底壁时,不要刮得太深,以免牙齿根尖暴露而引起术后牙痛。在窦腔清理完毕后,用消毒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再将干纱条或浸以外用肾上腺素溶液纱条填入窦腔,置留片刻,使腔内干净,无活动出血,取出纱条后仔细检查窦内各骨壁是否完整,有否病变组织残留。如有,则去除之。
图5 用环形组织钳清除窦内病变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