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制 秋、冬二季采挖,去净须根,洗净,撞去外皮,晒干。制用。
产地 药材产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河南、四川。
性状 块茎扁圆球形,直径约至5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上端中央有凹陷茎痕,周围有细小根痕,周边偶有微凸起的小侧芽。质坚硬,断面乳白色,粉性。气微辛,有麻舌感。
化学成分 含β-谷甾醇-D-葡萄糖苷、1-乙酰基-β-咔啉(1- aeetyl-β-carboline)、β-谷甾醇(β-sitoster01)、β-咔啉(β-carboline)及氨基酸、三萜皂苷。
药理 有显著的抗惊厥和镇静作用;经小鼠腹腔注射煎剂,有明显的止痛作用(热板法);能显著增加呼吸道黏液分泌,起祛痰作用;对小鼠肉瘤s180、HCA(肝癌)实体型、子宫瘤u14(为鳞状上皮型子宫颈癌移植于小鼠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性味 性温,味苦、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疾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孕妇慎用。
配伍应用 ①顽痰咳嗽:配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等。②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配半夏、白附子、天麻等。③破伤风:配防风、白芷、天麻、白附子。
附注 同属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gmHrense Maxim.的块茎同等入药。
(责编 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