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中国特色
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卫生部部长 陈竺
(2008年1月7日)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卫生工作成就和经验,部署2008年卫生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一年来卫生工作的回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亲切慰问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和患者,深入基层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等情况,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吴仪副总理对卫生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治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并取得扎实进展。国务院发布实施《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显著增加,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达到631亿元,比2006年增长277%。全国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扩大,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试点顺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到2007年9月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数的85.5%,参加农民达到7.3亿人,参合率达到86%,提前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年度发展目标。全国已有20个省份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制度运行进一步规范,统筹补偿模式逐步完善,受益面不断扩大,受益程度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建设规划。中央下达专项投资27亿元,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培训工作,受到人民群众和基层卫生机构欢迎。以农村为重点,积极推进初级卫生保健和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改水改厕和创建卫生镇等活动,努力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新贡献。一些地方认真探索乡镇卫生院由政府财政保障人员工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农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机制以及乡村医生养老待遇等问题,为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积累了良好经验。
(二)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全国98%的地级以上城市、93%的市辖区和一半以上的县级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达到2.4万个,比2005年增加了47%。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培训人员进行补助,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均衡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六位一体”功能得到增强。一些地方积极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双向转诊和基本用药政府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降低或取消药品加成率等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受到居民欢迎,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了经验。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对改善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全国逐步建立。
(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国家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患者筛查和诊疗进行补助,努力减轻重大传染病对人群、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认真组织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投入27亿元,将甲肝、流脑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扩大到15种。积极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病、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控制疾病负担。不断健全卫生应急体制机制,认真实施《国际卫生条例》,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严密防控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有效防控了各种疫情和相关公共卫生事件,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局面。逐步扩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覆盖范围,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努力做好减少出生缺陷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全国98%以上的市和94%以上的县建立了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员近10万人。有的地方将卫生监督体系延伸到乡镇和社区,提高了卫生监督覆盖面。努力提高卫生监管人员素质,改善监管能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牵头完成了餐饮消费安全整治任务。完善和扩大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开展全国总膳食调查。做好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加强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放射防护等公共卫生监督和健康相关产品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启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探索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
(四)医疗机构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在全国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努力改善医院管理和提高医护服务水平。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强化管理措施,规范执业行为,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加强处方管理,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了用药管理。通过立法加强了对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准入和规范管理。医院内涵建设受到重视,基础管理得到加强,诊疗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质量得到提高。稳步推进院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开展护士岗位技能训练等活动,护理工作得到加强。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推行价格公示制和费用查询制。促进医疗检查结果互认,节省了医疗资源。各地积极发展济困医疗服务,增设济困医疗机构或病床,困难群众的受益面越来越大。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加大院长责任,规范医院经济运行,探索建立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运行新机制。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工作机制。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和出院者医药费用已连续两年接近零增长,明显低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增长幅度。
(五)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国务院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工作,与科技部等联合印发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面规划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医药创新发展蓝图和任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实施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加强对综合医院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中医建设指导,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正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惠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国际影响不断加大。
(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领导下,卫生部作为牵头单位之一,与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围绕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讨论,委托7家国内外专业机构开展了独立研究,广泛征求群众、专家和地方政府意见,扩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社会参与程度。目前,有关改革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已基本形成。此外,认真研究、积极支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各地从实际出发,踊跃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落实政府责任,增加卫生投入,努力增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七)国际卫生合作交流深入开展,外部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进一步加强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双边、多边以及民间交往活动更加频繁和富有成效。成功举办第11届全球卫生研究论坛、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国际研讨会、第39届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会议和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积极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发展与东盟、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国际组织的卫生交往,加强同周边国家在卫生领域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争取全球基金等国际项目,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技术,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在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再次挫败台湾少数政治势力试图挤入世界卫生组织、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继续推进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合作交流,为维持港澳繁荣稳定做出了新贡献。认真做好援外医疗队选拔和派遣,向46个亚、非、拉国家派出医疗队。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有关承诺,帮助非洲国家防治疟疾,并设立防治中心。
一年来卫生工作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应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帮助,归功于全国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医疗卫生工作距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还有较大差距。2008年,全国卫生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卫生工作重要经验,振奋精神,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医疗卫生工作距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还有较大差距。重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卫生监督管理能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不适应公益性目标要求,卫生队伍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探索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的任务非常艰巨。
二、着力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的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习、宣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是卫生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提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卫生改革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卫生改革发展实践,不断开拓前进。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发展卫生事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
(一)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这一观点深刻提示了健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阐明了健康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将促进健康为已任的卫生事业提高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空前高度。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重视和发展人的权利,不仅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而且包括健康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条件,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卫生事业作用、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坚持公益性,并将发展卫生事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和检验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落实政府职责,发挥政府作用。各级政府要把保障和增进健康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加强卫生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并与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卫生系统和卫生工作者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必须积极改善服务,加强管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同等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服务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和安全饮用水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中央从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判断出发,对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基础上,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对人民群众新期盼的郑重承诺。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是促进公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逐步缩小当前在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服务利用和健康结果等方面存在的比较明显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各级政府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要实现人人享有,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动员、领导、投入、服务和监管职能,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加强监管,保证服务安全和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同时,也必须看到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与与需要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卫生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从优先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需要入手,努力改善公平。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工作者要始终把增进健康放在一切卫生工作目标的优先位置。当前,尤其要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健康问题,采取积极、主动、有效的干预策略,努力改善和不断增进人群健康。研究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作为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战略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技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必须着手以下工作:一是根据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可干预性和干预的成本效果以及相关国际承诺,确定优先领域和重点。二是根据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国和地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还是特别关注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因素,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三是建立健全健康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以人民健康状况为中心,既反映工作情况,更要反映群众健康素质的变化。为此,必须建立和发展相应的体制机制、投入、人才、科技、文化和国际合作等支撑体系。
(三)着力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病有所医”新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工作和卫生事业的全部实践概括起来就是在努力探索一条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把卫生事业制度建设提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工作是努力建设和完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监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各级政府特别是广大卫生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方向,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遗余力地予以推进。
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必须按照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在规律办事,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政府主导、社会及个人积极参与的原则,必须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实现公平、效率的有机统一。
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把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中医药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加大各级政府责任,素来加政府投入。要健全和完善城乡卫生体系,优先发展基本卫生设施,配备基本卫生人力,装备基本卫生技术,采用基本药物,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创造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
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对卫生系统内在规律的认识,提高对卫生改革发展全局的驾驭能力。构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只有同步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并注重加强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单独加强某一体系或者割裂体系之间的联系都难以实现上述目标。
总之,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同步加强各个体系的建设,并强化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依靠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建设,依靠发展制度质量和服务,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卫生发展目标有效落实好。
(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改革发展。
深化卫生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战略目标的重要行动。深化改革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当前,社会各界对卫生改革十分关心,期待改革方案早日出台。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待成熟后,国务院将召开会议,进行专门部署。高强同志要在本次会议上阐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在此,谈谈涉及改革发展的几个认识和实践问题。
第一,突出公益性,坚持利民惠民。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与其他产业部门有着不同的存在和发展目的。卫生事业主要的责任是维护和增进全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通过治疗患者而获得经济收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重点强调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对公共医疗卫生提出的明确要求,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由于受观念、投入、监管、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弱化已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如不有效解决,不仅无法保证群众“病有所医”,而且将对社会稳定和谐造成严重影响。落实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必须重点着眼于政府举办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坚决执行和落实现有的政府补助政策,另一方面还要随着公共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而加大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财政补助政策和价格政策之间的有效协同和配合,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相应降低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让人民群众切实受益。要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诊疗服务规范,优先采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严格控制服务成本。此外,还要通过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框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实现公益性。
近年来,各地开设了一批济困医院和济困病房,为缓解部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公益性质探索了经验,值得肯定。要继续完善这项工作,并将其纳入“卫生惠民服务工程”。各级政府要落实相应的财政投入和价格政策,扩大财政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水平,支持公立医院等提供价廉、效佳的基本医疗服务。“卫生惠民服务工程”要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相衔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困难群众。
第二,加强规划和协作,提升卫生系统整体效能。医疗卫生系统是一个结构、功能十分复杂的系统。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需要将功能各异、定位不同、层级分化的医疗卫生机构整合起来,共同服务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最终目标。因此,加强区域卫生规划,明确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目标十分重要,这也是政府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职责和主要手段之一。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和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重点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大中型医院重视和发展基本服务,增加供给,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服务。
从卫生系统增进健康的最终目的来看,在加强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上,还必须强调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与相互支持。要促进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融合与协调配合,共同履行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功能;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共同存在、共同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共同为保护和增进城乡居民健康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城巿卫生对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并逐步缩小城乡卫生服务差异;要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之间的功能与特色互补,形成分工明确、共同发展的格局;要促进不同层次之间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与互动,建立指导和协作关系,逐步实现双向转诊和信息互通互联,纺织好覆盖城乡的医疗预防保健网,巩固和发挥中国卫生的特色。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整个卫生系统的目标,不仅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责无旁贷,大中型机构也负有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不仅卫生服务体系必须确立公益性的服务导向,卫生筹资和保障体系也必须对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给予积极支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也必须及时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和设备。只有促进卫生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与互动配合,才能改善卫生系统的整体绩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事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各级政府和全国卫生系统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振奋精神,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紧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争取卫生改革发展的新胜利,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新目标,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卫生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还要举办北京奥运会。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卫生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继续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防控重大疾病和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加强中医药工作,强化医疗卫生监管的法制建设,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2008年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国务院正在制定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还要进一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今年的主要任务是选择部分地区,围绕改革重点内容开展试点,为在全国范围深化改革探索经验。各地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统领改革。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而又创造性地进行落实。试点地区要根据中央精神制定试点方案,加强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卫生部门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部门之一,要继续开拓进取,积极做好服务和协调,为探索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做出重要贡献。
今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医疗救助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也将探索建立,这些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和指导各地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照中央的改革精神,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提高,形成良好的中央和地方互动局面。要重视政策研究能力建设,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尤其是注意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积极鼓励科研教学机构中从事卫生政策研究的力量成为卫生改革发展的重要智库。
(二)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短短四年来,在扩大覆盖人数、控制医药费用、提高受益水平、改善管理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令国内外公认的成就,说明在制度设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补偿政策等方面是符合国情的,应当在现有制度框架内不断完善。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提出今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实行的新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扩面工作,组织、引导、动员农民群众参合,确保全国农村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缴费政策,提高筹资水平。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人均40元提高到80元,农民缴费也相应提高,各级政府要落实好上述要求。卫生部门要主动与民政等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好困难群众缴费问题。三是在筹资额度增加的情况下,相应调整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保障水平,让农民群众更多受益,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有吸引力。四是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办能力建设,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群众。五是规范基金监管,严格基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率,保证基金运行安全,防范各类风险。六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使用监督管理,推广适宜技术,推广基本用药,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上涨,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在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同时,必须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与联系,逐步落实公益性。农村服务网络建设方面要积极落实去年初级卫生保健《北京倡议》倡议跌有关承诺,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水平。二是围绕准入、稳定、教育、培训等关键环节,切实抓好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做好农村乡镇卫生院招聘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试点工作,争取用5年时间为乡镇卫生院招聘1万名 。试点省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和,切实加强组织和管理,确保成效,为试点扩大到中西部省份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抓好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农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四是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深入开展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探索建立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网络,既能提供方便、价廉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又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有利于两个层级卫生资源间的良性互补,是当前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一着。今年,各地要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继续大力健全体系,转化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公益性质。主要任务是:一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基层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二是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强化预防保健功能,探索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城市医院、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性作用。三是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鼓励和指导地方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零差率销售和保障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有效的人事和收分配制度。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要做最大的努力,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秀人才队伍,采取有效激励机制动员、组织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及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实施技术指导,加强人员培训,建立联系社区家庭的全科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服务团队,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五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规范资源和技术准入,严格技术标准,加强服务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责、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办法,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六是积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便价廉和防治结合的服务特点和优势,更好地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患者服务。
连续三年的实践证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必要和有效的,应该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今年,继续在全国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要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要积极引导各级公立医院和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加重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 “卫生惠民服务工程”中来,并将承担惠民服务的情况作为医院考评的主要指标之一。今年,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内涵建设的主要工作有:一是严格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认真执行医疗服务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加强临床用药和医院感染管理。重视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急救等公共卫生工作,加强与疾病控制机构和急救指挥机构的联系与有效互动。二是不断完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中国特色医院管理评价制度。扩大医院巡查范围,强化属地化管理,探索建立加强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在二级以上所有医院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扩大职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四是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规范收支行为,改进药品采购管理,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审计制度,严格控制成本。重大投资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并经过政府批准,禁止擅自决策,从严控制新上项目和建设规模。五是努力探索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既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又要防止过分注重经济激励的片面做法。六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改善医护比例,提高护士队伍职业素养、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七是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加强采供血机构能力建设,狠抓质量管理,确保血液安全。八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医院活动,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和患者就医环境。九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建立医德考评制度,弘扬行业新风,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努力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十是不断巩固和扩大治理商业贿赂的成果,健全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工作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行动,放到全局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重点部署和安排,务求实效。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关于医德医风和纪律监察工作,还要召开会议,进行专门部署。
(四)继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今年,我国公共卫生工作面临两大机遇。一是将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二是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将全面推开。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卫生保障工作,强化疾病监控、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加强北京等奥运举办城市与周边省份联防控,做好境外疾病信息监测,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组织开展演练并完善预案,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切实落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卫生保障措施,确保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盛会。另一方面,又要用好改革给公共卫生工作带来的机遇,不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点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各级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二是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在财政政策不断到位的同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定编、定岗,建立和完善机构和岗位的绩效考核制度,改善内部管理,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加强预防和医疗服务间的联系。有条件的地方可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互派医师,促进知识和技能融合。各级医疗机构要重视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公共卫生工作。通过加强预防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与互动,密切防治之间的工作联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四是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完善预案,组织综合演练。严密防控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畅通信息,扩大互联互通范围。五是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落实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策略。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加强血吸虫病防控。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和管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六是根据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要求,各级政府要保障工作经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切实提高免疫效果,使扩大免疫规划政策落到实处。七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扩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覆盖面,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干预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八是进一步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健康教育,落实基本防控措施,建立多部门合作和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快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基层防治网络,改善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救治。九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除害灭病,改善城乡卫生面貌。以社区、厂矿、学校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积极做好控烟干预工作,努力减少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十是认真实施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加快执行进度,加强资金监管,保证项目执行效果。
启动“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要组织多学科力量,深入分析城乡居民的疾病负担,确定主要健康问题,筛选成本效果好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和干预策略,制定相应的筹资、服务、人才、科研等保障条件以及评价指标体系。这项工作需要卫生系统内部通力合作,并要加强跨部门协调,经广泛征求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施行。各地要积极行动,因地制宜,着手制定本地区的行动计划。
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促进监管工作重点向基层下移,扩大基层卫生监督网络,落实卫生监督经费保障措施。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各种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行业标准,健全技术准入、执业规范、质量考核、日常监管、信息发布、患者权益保障等项监管制度。严格规范卫生行政许可,深化许可制度改革。重点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效,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做好血液安全监督,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和频度。做好食品、化妆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监管工作。建立餐饮业食品索证制度。做好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监管工作,扩大重点职业病群体的健康监护覆盖面,继续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重点解决农民工职业卫生服务问题。进一步规范放射诊疗机构许可,推动实施《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年-2015年)》,积极开展饮用水和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抽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改善学校卫生状况,促进学生健康。
(五)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是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和组织部分。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中药的协调发展。要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和政策倾斜,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适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尤其要将重点放在提高农村、城市社区的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服务水平上。加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财政补偿机制等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工作,组织实施好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医院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项目,加大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以重大、疑难、传染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药具有优势的病种、专科、专病为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努力提高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探索发展中医“治未病”保健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中医中国行”活动,切实推进中医药科学普及和文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六)统筹做好其他卫生工作。加强卫生法制化建设,认真做好精神卫生法、初级卫生保健法、中医药法等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卫生法规规章和标准,做好普法和行政复议工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执政,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卫生系统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服务型和学习型卫生行政机关。要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卫生人才发展战略,为城乡基层培养培训和招聘适宜人才,推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卫生管理干部职业化建设。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医疗卫生机构竞争上岗,促进人员流动,调动积极性。认真组织实施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和科技交流。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工作,促进费用低、效果好的技术服务于群众。根据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协调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问题。规范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努力形成终身教育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涉及群众健康权益的信息和事项作为卫生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积极推进卫生政务公开工作。医疗卫生机构也要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提高信息公开的深度,疏通信息公开的渠道。要进一步加强卫生信访工作,健全综合协调机制、排查化解机制、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和督察考评机制等,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从源头抓起,消除矛盾产生的根源,维护社会稳定。要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全方位推进卫生外事工作。
在以上重点任务中,尤其要做好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奥运和扩大免疫规划,以及中医药“三进”工程等几件实事。
今年的卫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领先群众,深入实际搞调研,掌握情况,把握民生和民愿,全面增强领导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既要冲锋在前,踏实工作,又要善于协调,形成合力;既要解决现实突出问题,又要着眼制度建设,谋划长远;既要坚持科学发展,又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对卫生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战略部署,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更好更大的成绩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