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2012年1月10日新闻发布会实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ww.moh。gov。cn 2012-01-1013:42:23 |
邓海华: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卫生部201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从2006年1月卫生部举办月度的例行发布会到今天,我们大家已经一起迈进了第七个年头。感谢长期以来媒体对卫生新闻宣传工作的关心。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向大家通报卫生部评出的2011年度中国十大卫生新闻,和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有关情况。 2011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 1.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重要目标。2011年3月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人均预期寿命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最重要指标之一,体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首次纳入五年规划,是我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对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新农合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国家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工作,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新农合覆盖面持续扩大,参合人口达到8.32亿,参合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卫生部继续推进提高全国农村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全国共有1万8千多名先心病患儿和4千3百名白血病患儿获得救治。各地在儿童“两病”基础上又开展了提高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努力降低参合群众的灾难性医疗支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我国艾滋病疫情防控成效明显。根据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约为我国艾滋病控制目标人数的二分之一,防控成效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经费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增加到2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有所减缓,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4.卫生部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自2011年4月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把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载体,突出为民服务这一重点,围绕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这个目标,加强行业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动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5.我国麻疹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011年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大幅度下降,截至12月底,发病率从2010年的28.6/100万下降到7.6/100万,病例数较2010年同期下降73.5%,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010年全国范围开展的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成效显著,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得到了维护。 6.卫生部门着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工作。2011年,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撤销过氧化苯甲酰等食品添加剂品种。卫生部门抓紧制(修)订和清理整合现行食品安全标准,截至目前,已经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6项。对新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跟踪评价,及时掌握标准的实施情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风险交流。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技术机构这一空白。 7.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顺利。2011年,全国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和18个省745家公立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各公立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形式,积极探索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安全质量;以县级医院和试点城市为重点,探索县域卫生改革和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8.卫生部门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卫生部于2011年4月下发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此次整治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行动。 9.“8毛钱治10万元病”事件引发公众热议。2011年9月,一则报道称,一个婴儿被深圳一家医院诊断需做10万元手术,但在另一家医院用8毛钱药“治愈”,该事件引起公众的热议。10月,事件患儿在湖北一家医院顺利实施手术,患儿父亲向医院递交了一封“感谢及致歉信”,称自己的无知及一时冲动使深圳的这医院受社会舆论的冲击。最早报道事件的媒体之一也公开道歉,并称将“反思我们自身问题”,“同力弥合包括医患矛盾在内的社会问题”。随后的媒体评论称:“医院的克制和专业,患者家长的公开道歉,媒体对自身的反思,‘8毛门’事件后各方的反省和清醒,让人看到了重塑良好医患关系的希望。” 10.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1年度拉斯克奖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屠呦呦研究员及其青蒿素研究团队在青蒿素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1971年,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开始致力于抗疟新药研发,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素。这一成果为青蒿素系列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病人的生命,对国际上疟疾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生部召开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1月5日-6日,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改这个中心,总结2011年卫生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成果。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做了题为《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任务》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情况,梳理了三年医改取得的重大进展,分析了深化医改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明确了未来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十二五”期间力求取得新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全力做好2012年卫生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陈竺指出,三年来,人民群众通过医改得到了更多实惠,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群众卫生服务利用结构、城乡和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卫生总费用等长期困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已经出现重大结构性改善,表明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三年医改的实践和成效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我国医改目标和原则是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是可行的,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陈竺强调了在“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需要进一步突破的若干关键问题。一是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二是全面推进支付制度改革;三是强化新农合的风险保护机制,合理设置管理体制;四是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五是全面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医疗机构良性竞争;六是创新工作方式,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七是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八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分配激励机制。 对于2012年的卫生工作,陈竺作了部署。 一是落实年度改革任务,为“十二五”医改开好局。继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巩固覆盖率,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扩大覆盖病种范围,改善服务,保障基金安全。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推进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继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做好农村和边远地区配送工作,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定点生产紧缺药物,制定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鼓励基本药物优先使用,不断完善基本药物监测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试点城市总结评估,力争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继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惠民措施,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做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是做好重大疾病控制、卫生应急和妇幼卫生工作。推进疾控机构规范建设和科学管理,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防控能力,发挥疾控机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完善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系统,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防控,稳步提升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水平,健全慢性病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切实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加强社区卫生、妇幼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两纲”,全面促进和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三是严格医疗服务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做好医疗机构规划,加强县级医院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密切相关的薄弱短线科室建设,发展康复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管理,进一步放宽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诊所的条件,全面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四是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科教工作水平。以基层卫生人才、医学杰出人才、紧缺专门人才、中医药人才和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卫生人才工程为重点,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医学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加强基层药学人员培训,落实和完善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扎实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 五是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卫生信息化。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快推进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主要业务领域的卫生信息化基本架构,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加快居民健康卡推广应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开展健康管理。 六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完善药品监管体系,提高药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全面推进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健全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标准体系,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七是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继续会同公安部门保持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违法活动的高压态势,加强执法稽查,落实执法责任。 八是做好中医药工作。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完成各项医改任务。 九是继续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把“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突出为民服务主题,办好便民利民实事,促进服务作风和质量全面改善。全面加强卫生行业政治思想教育、行业文化建设,为实现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保证。 十是统筹做好其他卫生工作。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和卫生政策研究,继续加强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加大卫生新闻宣传力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及早谋划,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 张茅强调,“十二五”期间,卫生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继续坚持医改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和维护与增进人民健康的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更加重视内涵建设,更加重视控制费用,坚持中西医并重,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形成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十二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各地医疗卫生部门要适应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发展的要求,主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控制成本,使已经初步构建起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着力提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推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改善新农合管理和服务。 二是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改革,建立有保障、有效率、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模式。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三是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把握县级医院改革的一些特殊要求,综合推进投入补偿、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和支付制度改革,加强重点专科、特岗人才建设,强化运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密切县级医院与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协作、支援关系,加强县医院为基层培养培训人才的能力。通过改革和能力建设,在较短时间内使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甲水平,显著降低县级医院的县外转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四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前三年工作基础上,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落实好相关政策,在所有的村级卫生机构、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切实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对基本药物中独家品种、紧缺品种以及儿童适宜剂型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定点生产。 五是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在拓展深化服务内容的同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从广度上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从深度上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精细化管理。 关于卫生部2012年的工作要点,卫生部近期将正式印发。接下来的时间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有一个观点,医生成了现行制度的“替罪羊”,不知道您怎么看?陈竺部长提到,卫生费用已经出现结构性改善,大家感觉不太一样,能否进一步说明? 邓海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现在存在的各种体制性、机制性不合理的因素。现在由于种种体制上、机制上的原因,或者政策上的原因,把“看病难、看病贵”,或者其他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特别是医院这个最容易和公众接触的地方集中地爆发出来了,甚至包括一些恶性的暴力事件,干扰了正常的就医秩序,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实际上也是对患者利益的侵害。 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陈竺部长特别强调了“十二五”期间要突破的若干关键性问题,其中第一条就是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实施了“以药补医”政策,在历史上对于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一些医疗机构仍然依赖药品收入作为重要补偿渠道,推动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造成了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增加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同时它扭曲了医务人员的行为,甚至严重腐蚀了我们的队伍。所以陈竺部长大声疾呼,“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取消“以药补医”,一方面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这支队伍,医生不再做“替罪羊”,医生不要被腐蚀。这是卫生部门,包括我们会同其他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 卫生事业的结构性改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配置结构发生的明显变化。原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基本,重西医轻中医,这些倾向和趋势,通过这三年的医改正在发生变化,都有详细的数据作为支撑。 二是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利用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这也是我们从大样本、大数据统计出来的。卫生部每年都要公布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从年度的数据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反映城市和农村卫生发展和人口健康指标的数据也发生一定变化,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一个国家的卫生发展水平的一个权威性指标。但这些数据的变化,具体到每个人可能感受不明显。 三是卫生总费用更是重大结构的变化,2001年个人国家总费用在所有卫生费用中个人负担接近60%,去年降到了35.5%,它是一个大盘子,而不是个人某一次看病的自付部分的比例。 这些大样本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整个医改所取得的成效。欢迎你在“走基层”报道去农村或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走访看病的城乡居民,采访他们的切身感受。 健康报记者:邓主任您好,发生在河南和安徽两省交界处的丙肝疫情,不知道这个事情有没有最终的处理结果?很多朋友很关心。另外一个问题,通过这个事情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中,特别是村卫生室,村医的医疗行为还有待规范。在基层的医疗规范监管方面,卫生部和各地有哪些措施?谢谢。 邓海华:2011年11月发生在安徽涡阳和河南永城市的这起丙肝的聚集性疫情,上次的例行发布会我向大家通报了有关情况,当时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出来。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卫生厅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这起疫情的调查处理结果,根据河南省卫生厅的通报,这起丙肝聚集性疫情与河南省永城市马桥沈楼村吴少华卫生所的诊疗活动高度关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永城市卫生局决定注销马桥镇沈楼村吴少华卫生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停止吴少华和吴文义的执业活动。永城市人民政府对于负有监管责任的永城市卫生局、永城市卫生监督所、马桥镇卫生院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和免职的处理,并且出台了政策,对于相关的感染者能够保证他们及时得到有效医疗救治和救助。同时河南省卫生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医疗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监督管理。 你说到的第二个问题,农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三级医疗服务网的网底,乡村医生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长期以来在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在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去年7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改善他们的执业场所,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他们的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提高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张茅书记在讲话中也强调,要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新机制,在这里他指出,各地要千方百计地巩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根据各地的经验探索,要从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入手,明确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身份地位,制定并且落实相关的政策。 结合近期暴露出来的在村卫生室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卫生部将认真贯彻国办文件的精神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加强县级卫生部门对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努力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国日报社记者:卫生部和药监局成立了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地方进行自纠自查,我想问一下,是不是某些地方机构已经未经过审批擅自开始干细胞临床研究问题。咱们国家有没有相关的法规规定,什么样的机构有资格申报这样的研究工作,什么样的机构有资格针对患者进行肝细胞治疗工作,以及什么样的疾病在中国可以进行干细胞治疗?另外,刚才您谈到微博,不少医疗机构和医生、官员都在网上开微博和病人进行互动,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风险,比如病人的隐私或者激化医疗纠纷等等,我想请问卫生部是否注意到了这样的趋势,有没有考虑到对资料进行存档?谢谢。 邓海华:卫生部最近启动了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的自查自纠工作,确实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干细胞治疗技术科学有序地发展,规范干细胞治疗和临床研究的行为,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工作。至于你说到的哪些机构、哪些技术,这个可能没有具体到对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有具体的针对性意见,但是在国家层面上对于临床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都是有管理规定的。比如食药监局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于医疗机构,不管是开展以药品形式开展临床试验,或者是以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都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和食药监局这两个规范性文件来执行。所以在整顿通知中,卫生部、食药监局明确提出,要停止没有经过卫生部和食药监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等活动。自行开展、没有经过任何审批的行为要立刻停止。对于已经经过食药监局批准的干细胞制品的临床试验项目,要按照批件和药品临床试验有关质量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变更临床试验方案,更不能收费。同时,在2012年7月1日之前,停止所有的新项目申报。整顿结束或者在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专项整治活动进行通报。 关于微博的问题。2011年是微博大发展的年代,包括许多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在探索利用微博介绍卫生政策,卫生知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比如协和医院的微博群和北京120的微博,很受群众的欢迎。在有关部门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北京120的微博做了经验介绍。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带头,全省1万多个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都开通了微博,广泛地传播卫生政策和医学科普知识,对于加强卫生部门和群众的沟通,特别是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科学的就医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对微博还是要加强规范和管理,我们的观点还是以传播知识为主,不能通过微博来进行诊疗活动。通过知识的介绍让群众对疾病有所认知,对疾病的预防和平时的养生保健有所了解,但真正看病必须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去就医。 凤凰卫视记者:第一,政府对医院补偿或者是帮助、支持方面,今年会有什么样的具体政策?第二,关于禽流感,现在深圳、香港还是挺关心的,不知道卫生部在这方面跟进的情况进展怎么样?谢谢。 邓海华:取消“以药补医”一直是公立医院改革在制度突破上的重点,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卫生部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这个机制性弊端,表明了卫生部对于这项工作的极度重视和推进这项工作的决心。当然,这个工作不是单靠卫生部一家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医疗机构的通力合作、紧密配合。我想在接下来的方方面面的政策,包括以县医院综合改革政策中都会有所体现。 对于禽流感问题,去年最后两天,深圳报告了去年我们国家唯一的一例禽流感。广东省卫生厅对这一例禽流感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对于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卫生部和各地卫生部门一直高度关注,加强监测、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诊断。深圳禽流感病例正是通过加强监测发现的。对于下一步的禽流感防控工作,要继续加强监测。卫生部和各地一直在要求做好流感样病例哨点的监测工作,及早发现流感活动的异常增高,密切监测病毒变异的情况。同时,我们也要求各地积极准备,切实在技术和物资方面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特别是对重点的医疗机构、重点科室,一直在强化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重点强化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能力。对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病例一定要积极应对,有效地降低疫情的危害,这次深圳卫生部门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公布,到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和管理,都处理得非常好。我想最后强调一下,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也希望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来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保健能力。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李德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目前的情况下不会有大的疫情,但一定会有散发病例的出现。现在各地诊断、监测能力都比以前提高,不会造成很大的公共卫生上的问题。 邓海华:今天的例行发布会就到这里,在这里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