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缓解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作为一个民生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在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市农村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方法,完善政策措施。现将我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办理概况
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事关民生,涉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土地使用、资金筹措、产权归属等深层次问题。我们从调查研究入手,理清政策脉络,找准切入点,规划先行、多元筹资、强力推进。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村卫生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
(一)明确任务。全市原有3263个行政村,其中:5县(市)共有2980个行政村,城区283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城中村”村改居的进展,城区的村卫生室已经纳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已经不适宜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集中在5县(市)的2980个行政村。2006年至2009年,我市运用省建设项目和国债建设项目两种途径,成功建设了标准化村卫生室943个,还有203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
(二)制定政策。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明确后,市政府决定先考察外地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成功经验,以资借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林青同志带领各县(市)的常务副县(市)长、主管副县长、卫生局局长以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的有关人员,于2010年6月23—25日,到信阳市学习建设村卫生室的经验,结合安阳实际,市政府于2010年7月7日出台了《安阳市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安政办[2010]14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工作目标、基本要求、资金筹集及管理、实施步骤和保证措施,成立了安阳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领导和管理层面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三)办结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两年来,经过五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到2011年12月5日,我市规划建设的2037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全市农村实现了每一个行政村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工作目标。其中:
安阳县:建设任务340所;
汤阴县:建设任务167所;
滑县县:建设任务857所;
内黄县:建设任务382所;
林州市:建设任务291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协调组织。为加强对标准经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领导,2010年7月份市政府成立了安阳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林青任组长,副市长高雁卿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市委农办主任、市发改委主任、市监察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任副主任,市民政、国土、农业、审计、规划、扶贫等相关部门及5个县(市)的县(市)长为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为村卫生室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具体责任与分工:
——财政部门负责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补助资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把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督促有关部门加以落实;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图纸设计与业务技术指导,向财政部门提供核拨村卫生室专项经费的依据及资料;
——监察、审计部门负责专项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进行督察和审计。
常务副市长马林青多次召集卫生、计划、财政部门开协调会,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现“三个一”
为整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市政府在制定规划时要求各地把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要与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结合起来,要与编制村改居规划结合起来,制定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坚持做到“一个不能少”,即:每一个示范村、每一个行政村必须建设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任务目标;严格建设标准,统一图纸,做到“一个不能变”,即:各地严格按照《河南省村卫生室基本标准》进行建设,设计图纸要统一,做到一县(市)一图,村卫生室的式样“一个不能变”;严格考核验收,保证“一个不能差”,即;各县(市)要严格培训施工工程人员懂图纸,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完工后要履行考核验收程序,把好建设质量关,保证建成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质量“一个不能差”。
(三)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1、实行多渠道筹资。我市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在争取省财政对每个卫生室1万元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市、县、乡三级财政按照1:2:1的比例,筹集以奖代补资金4万元,连同争取的省政府扶持的资金,每所卫生室筹资5万元,其余资金实行多渠道筹措,包括村委会、乡村医生自筹,并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捐助等。
2、设立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各县(市、区)分别设立了财政专户,并将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列入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建设规划一经审批,预拨政府以奖代补资金的1/2;完工后经验收合格后,拨付其余资金。
由于我们宣传发动工作到位,细化了政策,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资金落实较好。据统计,到2011年11月底,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总投入达到15587.24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4094.5万元,市级财政投入899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432.43万元,乡级财政投入769万元,村集体经济投入2953.50万元,乡村医生自筹资金5438.81万元。
(四)完善政策,规范管理
为加快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规范标准化村卫生室的管理,市政府根据各地开展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经验,总结归纳出指导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 “八条措施”,即:
第一条 明确产权。标准化村卫生室属于公共资源,其产权归全体村民集体所有,属公益性非营利性机构,只能用于向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
第二条 合理选址。由村委会负责选址。选址应坚持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走出农户的原则,要坚持“三个结合”: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要与村改居建设相结合,要与村公共活动场所(体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村委会所在地等)建设相结合,进行科学规划。
第三条 无偿用地。由村委会无偿提供建设用地。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用地,与修建学校一样,按公益事业公共用地对待,实行零地价,无偿使用。
第四条 定额补偿。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中,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安阳市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安政办【2010】145号)要求,对定额补偿资金必须落实到位。要坚持建设标准,质量不能降低。鼓励集体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适当提高建设标准,但不能增加乡村医生和农民的负担。
第五条 鼓励捐助。鼓励农民企业家和有善心的成功人士,无偿捐款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
第六条 义务建设。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工时费,由村委会按照有关议事规则协商解决,由村民义务进行施工建设。
第七条 严格准入。标准化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准入,坚持“县注册、乡管理、村使用”的原则。一般按照服务人口的1-1.5‰比例,由乡镇卫生院从现有资质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中择优选聘,鼓励在同一乡镇内统一调配、交叉使用;本乡镇范围内不能满足条件的,由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在县(市)域内公开选聘。
第八条 整合资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要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整合当地乡医资源,走集体行医、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道路。行政村卫生室负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由于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切中了农村卫生工作的难点和热点,得民心、顺民意,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补助力度大,对从业乡村医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011年各地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积极性高涨,出现了许多选址好、建设标准高、施工进度快的典型,带动和促进了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
(五)落实责任,强化督导。为真正落实责任,市政府明确提出:各县(市)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负总责。同时,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5个督察组,每个督导组由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任组长,从2010年8月初开始对分包县(市)的村卫生室进行督导,每个月至少集中督导1次。督导的重点是组织领导、实施方案、资金落实、土地征用、图纸培训及工程质量等。对于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由陪同人员签字予以确认。为便于督导工作的开展,市卫生局为每个督导组印制了《安阳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督导手册》,每次督导结束后,督导记录交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组织召开1次工作例会,通报各县(市)建设进度,分析研究存在问题。
“政务督查”机制是促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今年9月份开始,市政府启动了“政务督查”机制。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组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进度督查组,对各县(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每两周进行一次现场督导。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运用《安阳政务督查》进行通报,先后印发专报两期,对被通报县(市)产生了很大震动。各地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各级领导挂帅,村委会直接负责村卫生室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初见成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全市通过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规范管理,已经初见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进一步提升了村卫生室的综合服务能力。农村卫生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建立和健全,公共卫生任务得到了落实,转诊行为进一步规范。
(二)有效促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工作的开展。建成的标准化村卫生室,环境好,设施齐全,乡村医生集中起来,服务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大大促进了我市新农门诊统筹制度的全面推开。今年1—11月份,全市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224.7万人次,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9754.87万元,实际补偿费用达到7663.58万元,补偿比率达到了78.6%,处于全省领先位次,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30%。
(三)逐步规范了农村医疗市场。通过对村卫生室的重新规划布局,较好的解决了一村多室及农村集镇重复设置医疗机构的问题,实现了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其次,规范了村卫生室的行医行为。集体行医,可以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核心制度和村卫生室药品与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上墙公示,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今日的村卫生室,实现了“看病有记录,开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
下一步,我们以回归集体所有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为载体,创新思路、规范服务,逐步建立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升新农合门诊统筹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稳步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