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一、 名词解释 1. 噬神经细胞现象 2. 血管套 3. 胶质瘢痕 4. 脑水肿(brain edema) 5. 卫星现象 6. 老年斑 7. 神经原纤维缠结 8. 筛状软化灶 9. 层状坏死
1. 小胶质细胞包围、侵入和吞噬坏死的神经细胞称为~。 2. 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 3. 脑组织损伤后,局部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最终形成胶质瘢痕。 4. 指脑组织中液体贮积过多,是颅内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5. 严重变性或濒死的神经细胞被5个以上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环绕,称为~。 6. 由多个异常扩张变性的轴索突触终末端构成的斑块。在银染下,中心为均一的、大小不等的嗜银团,刚果红染色呈阳性反应,提示含淀粉样蛋白。中心周围环绕空晕,外围为嗜银细颗粒或细丝。多分布于海马、皮质等处。 7. 较大的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该变化是神经元趋向死亡的标志。 8. 灶形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镂空筛网状。软化灶较小,分布广泛,见于病毒性脑炎。 9. 大脑皮质3、5、6层神经元对缺血缺氧最敏感,急性缺氧造成该层段细胞坏死,继而胶质化,皮质神经细胞层中断。
四、问答题 1.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哪些主要类型?试述胶质瘤的特点。 2. 试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 试述脑梗死的病理变化。哪些脑血管疾病可引起脑梗死?各有什么特点? 4. 流行性脑膜炎有哪些特点?何谓沃-弗氏综合征? 5. 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 某成人在额叶白质出现一球形占位性病变,试问可能为哪些病变?在病理形态上如何鉴别? 7. 试述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后果。
1. 答案要点:CNS肿瘤主要类型有:胶质瘤(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细胞瘤)、原始神经上皮源性肿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胶质瘤的特点:无包膜,均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切除干净;可循脑脊液种植转移,但极少转移至颅外;生长相对缓慢,存活时间较长。 2. 答案要点:大体见脑萎缩,脑回窄,脑沟宽,皮质薄,脑室对称性扩张。镜下神经元丧失,不伴炎性反应。该病的特殊变化:①老年斑;②神经原纤维缠结;③颗粒空泡变性;④Hirano小体。由于神经元细胞广泛破坏,临床上出现老年性或早老性痴呆的表现,是一种以精神状态进行性衰变,包括记忆力、智力、定向力、判断力衰退,以及情感障碍和行为失常等表现为特征的疾病。 3. 答案要点:早期梗死灶色灰暗,进一步肿胀伴出血点,后质地变软、疏松,最终液化呈囊腔。镜下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髓鞘、轴突崩解,呈筛网状,伴少量炎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星型细胞增生修复,形成胶质瘢痕。较大的软化灶由增生的胶质纤维围绕,中央液化,形成囊腔。易引起脑梗死的脑血管疾病有:①脑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梗死灶大,主要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一般为贫血性梗死,可伴脑萎缩;②脑动脉血栓栓塞:血栓来自二尖瓣狭窄合并的左心房附壁血栓、心肌梗死合并的左心室附壁血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上的赘生物。好发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贫血性梗死可转化为出血性梗死;③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多处的小灶性脑梗死,基底核、内囊多见。 4. 答案要点: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特点: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多为散发性,冬春季流行;多儿童和青少年;由呼吸道感染,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进一步感染脑膜;病理上,珠网膜下腔化脓性炎伴脑水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淤点、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症。②沃-弗氏综合征常见于儿童暴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皮肤大片紫癜、双侧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主要原因是细菌内毒素引起DIC;脑膜病变轻微。 5. 答案要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脑部病变广泛,小软化灶弥漫分布,神经细胞广泛受累,因而出现嗜睡、昏迷、颅神经麻痹症状;局部炎症明显处形成血管套;脑水肿;临床出现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表现;出现反应性脑膜炎,有脑膜刺激症状。 6. 答案要点:可能病变分析:①脑转移性肿瘤:以转移癌为多见。可原发于支气管、乳腺、胃肠道、肾、以及黑色素瘤、绒癌等。②少突胶质细胞瘤:瘤细胞大小一致,核居中,核周有空晕,胞界清,间质血管丰富伴不同程度纤维化。③星形细胞瘤:良恶性程度不同,多种组织学类型。 7. 答案要点:颅内压升高的原因:①颅内占位性病变;②脑积水;③脑水肿。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反应性脉搏变慢、脑疝形成。后果:①脑组织灌流降低,脑缺氧,血管麻痹扩张,加重脑水肿,引起昏迷、死亡。②脑疝形成。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