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地方综合性大学。2000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是我国四所侨资大学之一。1986年由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已故名誉主席包玉刚先生率先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创建于1956年)、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部(创建于1958年)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现有17个学院,27个硕士点,57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普通全日制各类在校生21000余人。学校位于中国东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宁波市,学校设东区、西区、曙光路、育才路、溪口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亩。本部校园北依宁镇公路,南临甬江,地势开阔,草木葱茏,楼宇隽永,景致宜人。校舍建筑总面积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0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还拥有5家设备齐全、水平较高的市级附属医院。馆藏图书165万余册,各类中文期刊5500种,外文期刊2227种,设有CNKI知识网络一级管理服务中心,国家数字图书馆宁波中心分馆,建立了覆盖学校所有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检索网络系统。 学校从1990年开始与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宁波大学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包玉刚、邵逸夫、王宽诚、赵安中、包玉书、汤于翰、曹光彪、李达三、朱绣山、顾国华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宁波帮”人士及社会各界的大量捐助和广泛支持,社会捐款总额2.5亿元,这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得到了中央、浙江省、宁波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邓小平、江泽民、李鹏、乔石、李岚清、陈至立、张德江、万里、谷牧、路甬祥、李泽民、盛昌黎、葛洪升、刘枫、金德水、巴音朝鲁等领导先后视察或为宁波大学题词。 学校目前在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海洋生物学、无机化学、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工程力学等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中科院、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设有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工程力学 、机械电子工程、轮机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海洋生物学、食品科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水产养殖、无机化学、基础数学、理论物理、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民商法学、专门史、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外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27个硕士点,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大门类。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其中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地位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学校现有教职工2260人,其中专任教师1245人,有院士4人,正高级人员146人,副高级人员489人,其中博士109人,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70%,硕士生导师298人,钱江学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 ,获政府津贴专家52人,“浙江省151人才”19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2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8名, 6人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优秀骨干教师奖和全国优秀教师,兼职博士生导师22名。 学校积极开拓留学生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与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办了中加合作商务管理项目、中澳MBA项目、来华留学等多种中外合作教育。学校与港澳台地区有关高校及机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在校留学硕士生、本科生80余名。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浙江省和宁波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了13个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省重点与重点扶植学科,11个市重点与重点扶植学科;建有一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冲击与安全工程”和“海洋生物工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共建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了71个研究所。2003年,学校全面启动了“新世纪学科建设工程”,在巩固建设已有的省、市级重点(扶植)学科基础上,未来5年将投入1亿元,重点建设6个优势特色学科,使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 学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和努力,已在国际贸易学、海洋水产与生物技术、理论物理、无机化学、工程力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并且与浙江省、宁波市的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紧密的关系。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科技推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规划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5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国家体育总局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60余项。市级及重大横向项目300余项,经费1.6亿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321篇,其中无机化学学科带头人郑岳青研究员列1997—2001年SCI收录我国论文在2002年被引用率名列全国第三(列化学学科引用率 全国第一),理论物理学科带头人楼森岳教授列1997—2001年SCI收录我国论文在2002年被引用率名列全国第九。学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2项。主编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20余部。获准授权国家专利160余项,10余项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多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创经济效益5亿多元。 学校积极倡导浙东学派“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实行学分制、弹性学习制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探索并运行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与创造性人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2003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成绩。 宁波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几乎与建校同步,建校时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原杭州大学等多所高校一大批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调入宁波大学。这些教师一直未间断在原单位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1990年起,浙江省教育厅专门在浙江大学和原杭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中,划出部分用于与宁波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以后学校又陆续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正式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截止2003年底,在39个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3名,156名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努力和积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宁波大学为硕士授予单位以及国际贸易学、工程力学、水产养殖学3个专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英语语言文学、基础数学、理论物理、民商法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6个专业获准成为硕士点,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18个专业为新的硕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在校研究生规模近500人。 学校研究生培养,与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坚持“研究、创新”的理念,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几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80%以上为各级科学基金和重大攻关项目,研究生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23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20项。 学校研究生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导师参与,共同协作的形式。学校的研究生管理职能部门是研究生部。研究生部在主管校长和校学位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研究生教育的日常宏观管理工作,各硕士点所在学院设有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和研究生秘书,负责本学院研究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党团组织、学生会等分别由学校学生处、团委、各学院副书记负责。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是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涉及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导师遴选、学位授予、学生日常管理等各环节,5年分别修订完善了3次,主要有:取消了研究生导师终身制,每年选聘一次,通过竞争上岗、师生双向选择,建立学位论文工作记录,实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增加了研究生督学、研究生和任课教师三方参与评教的环节;二是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科建设,改善研究生研究条件,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导师水平;三是坚持研究生以“研究”为主的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引导教师和学生将主要精力向论文工作转移;四是实行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控制,从培养方案、个人培养计划制定、教学管理、论文工作、教学实践、学位授予等整个培养过程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五是建立研究生督学制度,聘请著名学者裴鲁青教授担任研究生督学,督察研究生管理、教学等工作。这些措施,使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三年来硕士毕业生中有15%分别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2002年、2003年浙江省学位办公室组织的硕士论文抽检中,学校分别获得全省高校第二、第一的好成绩。 学校鼓励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设立了“宁波大学曹光彪学生科研奖”、“宁波大学学生科研成果奖”“宁波大学学生科研基金”等奖励基金。学校与宁波市科技园区、宁波市科技局共同建立了“宁波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与镇海区政府建立了“大学科技园”。2004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将启动建立“宁波市研究生园”建设工程,这些将为宁波大学的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良好的基地。学校团委、研究生会每年多次组织丰富多采的文化体育活动,并组织研究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科技三下乡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面对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宁波大学将立足宁波,紧贴浙江,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提高档次、提高地位,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海内外知名、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宁波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始终把提高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