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弥漫
男,教授,中医基本理论(内经)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 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传统生命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
长期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教学和临床工作,在学术上既从哲学角度对《内经》以至中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深入探讨,对《内经》学术史和文献训诂亦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在刊物上发表了《运气学说探源》、《中医学类比
方法》等学术论文近60篇,出版了《中医大辞典》(主编助理)、《中医学新编》(编委)、《林建德内科临证经验集》(主编之一)、《中医读书指南》(副主编)、《延缓衰老》(主编之一)、《中医预防医学》(副主编)等学术著作多部,其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和重视。在教学方面,除了内经课程的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各层次教学外,并开设和主讲多门选修课和中医文献专业课,编写了《内经讲义》(硕士研究生教材、副主编)、《难经讲义》、《周易与中医学术》、《古代文化常识》等多种教材。近年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2名,协助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曾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研究三等奖(第四),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等多项科研、教学成果。
潘 毅
男,医学硕士,教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教学、科研与医疗临床工作至今。主要承担七年制,研究生及本科各专业不同层次
班种的中医基础理论课教学,注重教学法及教学手段的研究,教学中以多媒体及多元知识汇通的方法使学生们得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丰富性和科学内涵。曾获广东省教育厅 CAI 教学软件二等奖、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校教学效果优秀奖、全校首届讲课竞赛一等奖,并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参与各级教学课题 4 项。
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长期致力于病因病机与治法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所主持的这计量诊断课题,已完成并制成诊断软件。并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校总体规划课题一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 5 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校科学成果三等奖一项。
临床医疗方面,擅长于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主编论著 2 本,副主编教材 1 本,主编校内教材 1 本,参编著作及教材 9 本,发表论文 30 余篇,多次参加国际及全国性会议,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知名度。
王洪琦
男,贵州毕节人。 1957年9月出生。中医学博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内经)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科研,在病因病机、证候理论、治则治法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1996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三等奖,1998年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理论研究一等奖,1999年获学校教学
成果一等奖,2001年分别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一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教学和科研项目近10项。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生3名。担任的社会学术职务: 中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医药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协会青年科技协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秘书长,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理事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校外考试委员及中医学硕士课程评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