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泸州医学院麻醉学简介 |
|||||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9-4 考研论坛 | |||||
泸州医学院麻醉学教育起步于199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设置麻醉学专科,1998年经教育部专业设置评审委员会批准设置麻醉学专业本科,是西部地区最先设置麻醉学专业的高校之一。2000年7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泸州医学院成为四川省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材培养基地。2001年7月学院设置了麻醉学系,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3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泸州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成为四川省第一批本科招生录取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 一、办学基本情况 麻醉学专业建立以来,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领导下,在学院各教学、职能部门和附属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麻醉学师生共同努力下,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本专业自1992年开始招生至1997年,根据基层医院麻醉医师队伍奇缺的状况,主要培养面向基层医院的三年制麻醉学专科学生,共毕业了六届180余名。1996年在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及各级医院对本科毕业生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学院及时调整了人材培养计划,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本科学生。1998年经教育部专业建设评审委员会批准我院设置麻醉学本科以后,学院停止了专科层次人材的培养,主要培养五年制麻醉医学本科人才。为办好该专业,在建系当年12月,学院聘任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博导)、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曾因明教授(博导)、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主任杨天德教授(硕导)为麻醉学专业兼职教授。 迄今为止,麻醉学专业本科已招收了10届共550余名学生,现已培养毕业了五届220余名。历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为100%。他们以政治思想好,专业知识宽厚扎实、动手能力强、国家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三级过级率高及发展潜力大等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自2002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以来,麻醉学专业历年新生录取分数均高于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生源素质越来越高。 目前学科共有教职员工37名。其中有硕士生导师 4人;有高级职称者 14 人,其中正高 3 人;有硕士 9 人,学科职称、学历、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 二、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材培养目标 (一)办学指导思想 泸州医学院作为四川省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材培养基地,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其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以适应医学事业发展对麻醉学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人材培养目标 3、综合素质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人格。 三、人才培养情况 1、专科科生培养情况:1992~1997年共培养毕业了六届共180余名麻醉医学专科人才,历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为100%,学生们主要分布在省、市、县级医院麻醉科工作。 2、本科生培养情况:1996~2005年共招收了10届本科学生,现已培养毕业了五届220余名麻醉医学本科人才,历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为100%。学生主要分布在部队军区医院、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省、市、县级医院麻醉科从事临床麻醉、ICU或教学工作,并为四川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和我院输送了研究生生源。目前在校学生有5个年级共330人。 3、研究生培养情况:1999年开始与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硕士学位受权点联合培养麻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至今共招收了7届14名研究生,已毕业了4届共7名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分别在青岛医学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留校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在读研究生7名。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情况 (一)理论教学情况 1、教材及教学大纲: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麻醉学专业教材均采用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麻醉学专业本科、面向21世纪教材。除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有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材培养目标有同样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外,麻醉学系承担的《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和《疼痛诊疗学》三门课程均有详细的教学大纲。大纲对每一章节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任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和授课。在教学手段上100%的教师用电子教案上课,部分教师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由于课程教学均由在临床工作的医师承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历届学生考试成绩分布理想。2004年,课程《临床麻醉学》被学院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授课教师:为保证人材培养质量,麻醉学系安排了较强的师资力量担任麻醉学专业《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和《疼痛治疗学》课程教学。担任这三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是讲师以上职称。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均>80 %。 3、教学组织:教研室每学期均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2004年上学期开始,教研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求所有教师以精品课程要求准备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通俗易懂,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质量监督:教研室严格执行了专任课教师、专家听课制,专家、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教制。教研室每学期均派出高级职称教师随堂抽查听课,检查教师的教书育人态度和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素质五方面进行评价和打分,找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相长。近三年每学期学生及听课专家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评价优良率平均高达90%以上。 5、教学总结:按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求,2005年第一学期起,除教研室、麻醉学系对学期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外,所有任课教师要对自己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激励措施:为进一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麻醉学系于2005年创建了教学激励方法。即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开展一次的普通话比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比赛;评选优秀授课教师、优秀带习教师;评选科研成果、优秀论文,表彰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出色的教师,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情况 1、实验教学情况 麻醉学实验室总面积120m2,有多媒体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各一间,设有兼职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1名,实验员3名。该实验室面向麻醉学专业学生开放,主要承担临床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也向麻醉学研究生开放。实验室目前共开出了局麻药的表面麻醉作用、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气管插管术、肌松药的药理作用、硬膜外麻醉、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失血性休克、全麻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心肺复苏等9个实验课程,心肺脑复苏、肺功能监测、机械通气、全身麻醉、部位麻醉、局部麻醉等6个多媒体教学课程。每门实验课有多个教师指导进行,实验完成后教师均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当场讲评和总结,保证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情况 (1)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人材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麻醉学专业在教学实践医院建设上经过多年建设,除校内实习医院即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外,现已建立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新桥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省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等6个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医院。这些实习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各教学实践医院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对实习学生有规范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管理措施,学生实习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定期开展了实习讲座和病案讨论,能充分满足实习要求。确保了实践教学质量。 五、近三年科研工作情况 2004年~2005年麻醉学专业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SCI、国家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3篇,在研省厅级、学院和附属医院科研课题10项。四川省教育厅资助课题《微量肝素防治外科术后并发DIC的临床和机理研究》获得2004年度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二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围术期高粘滞血症的防治研究 由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的课题《围术期高粘滞血症的防治研究》将拟行择期手术的血液高凝高风险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围术期可能影响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内外在因素研究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对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高粘滞血症高风险患者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心、脑、肺并发症,筛选出安全、可靠、应用方便的防治方案,为术后顺利康复提供良好条件。此研究方向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长期的研究方向。目前已完成了“低温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术前禁食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高血压病人围术期血液流变性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病人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等研究,形成论文五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全麻作用机制探讨 由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的课题《PET显像技术结合膜片钳探讨全麻药的中枢作用部位及其机制》是麻醉学系今后五年主要科研任务之一。研究将应用PET显像结合膜片钳技术从离体和在体两方面探讨全麻药的中苏作用机制,阐明全麻药特异性作用靶位极其机制。 六、临床医疗情况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建设的特点是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围术期生命机能的调控为重点,以科学管理为纽带,积极发展专科新技术。在临床医疗方面,麻醉科的工作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门诊、无痛胃肠镜检、DSA诊治等多个学科领域。麻醉科目前有手术台 21 张,每年承担着附属医院临床各科室各类手术麻醉13000~14000多台次。2004年圆满完成了一对联体婴儿联肝畸形手术分离术的麻醉,2005年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上述两项麻醉均填补了医院、川南和四川省空白。 除了保证手术科室运转并支持“新、大、难”手术的开展外,为了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及术后顺利康复,临床麻醉的工作重点早已转移到对手术病人生命机能的监测、调节和控制。近三年麻醉科医疗仪器设备投入累计超过 700 万元。目前已普及的监测项目有血液气体、电解质及酸碱分析、血流动力学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和呼吸功能监测、出凝血监测、肌松监测、脑电及麻醉深度监测等。在普及基本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普及了实施程序输注麻醉药技术,使静脉麻醉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这些项目的开展不仅对指导手术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的诊治,还对临床研究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相关法律 |
评论加载中...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RSS导航页面 |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