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西北西南 > 西南医科大学 > 招生简章 > 正文:泸州医学院考研各硕士研究生点资料
    

泸州医学院各硕士点简介

更新时间:2006/9/4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中药学硕士点简介中药学学科于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7年秋季正式招生。培养具有本专业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中药药理与毒理、生药品种鉴定、有效成分分析、制剂的最新研究方法与技能,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熟悉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及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及

中药学硕士点简介

中药学学科于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7年秋季正式招生。培养具有本专业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中药药理与毒理、生药品种鉴定、有效成分分析、制剂的最新研究方法与技能,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熟悉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及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前沿,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完成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为将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硕士点主要从事5个方向的科学研究:①中药药剂学研究。主要是中药现代新剂型研究。②中药药理、中药毒理研究。包括中药新药及中药单复方的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及作用机制研究。③临床中药研究。在传统中药性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功效用途研究,开发新的药物制剂。④生药品种鉴定研究。采用新方法,新技术鉴定研究生药,寻找珍稀生药物种代用品,并进行物种种植研究。⑤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以及中药有效成分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的研究。本硕士点目前承担科研课题4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28项。
该一级学位硕士点整合了我院中药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专业人才,聘用省中药研究所部分高级研究人员为兼职教授,共有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讲师46人,导师中35岁以下3人,36~45岁14人,46~55岁23人,导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分类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专业英语》等20余门课程。
本硕士点拥有中药药理、中药毒理研究室和实验室,生药品种鉴定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实验室等共计1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500多万元。拥有气质联用、液质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电化学分析系统、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电磁流量计、气相色谱仪、描绘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数控电泳仪、自动旋光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旋转薄膜蒸发器、双光束紫外光度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天平(十万分之一)、透反射两用偏光显微镜、喷雾干燥器、轮转式石蜡切片机、倒置显微镜、多功能提取器、动物离体器官测定仪、真空干燥箱、一步制粒机、超低温冰箱、六杯智能药物溶出度仪、凝胶图象分析系统、WD-A药物稳定性试验仪、干法制粒机、真空减压浓缩罐、PCR仪等。
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工作,本硕士点将在不久的将来发展成四川省重点学科,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理学硕士点简介

生理学科于1994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1995年正式招生,是学院首批硕士研究生点之一。该学科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和四川省精品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水平先进、具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的硕士点。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28人,其中研究生导师9人(教授6人,副教授3人),导师年龄结构合理。已招收研究生55人,其中已获得硕士学位29人,26人在读。
本硕士点主要的科学研究方向:①肾功能保护,主要在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缺血再灌流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研究心-肾反射对整体体液容积和血压稳定的作用及机制;②心肌电生理,主要研究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开闭规律、冠状动脉痉挛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等;③神经生理学:主要研究癫痫发病机制及防治以及中西药物抗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④细胞信号转导,主要研究细胞内复杂信号分子的传递过程。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 48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和科技部项目各1项,资助经费77.5万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科研经费2.38  万元/年•人。近5年课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泸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高校人文社科奖1项;发表论文141篇,出版学术专著6 部和教材(教学用书)8 部。
本硕士点目前拥有器官、系统、整体水平的临床电生理实验室、常规细胞电生理实验室、分子水平的细胞实验室、分子生物实验室和离体灌流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823m2,仪器设备价值约411.74万元。拥有膜片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计算机生物信号记录系统、CO2孵箱、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冷冻箱、双向凝胶电泳系统、酶标仪、PCR基因扩增仪、细胞图像分析仪、分子杂交箱、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成套进口设备30余套。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点简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于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被学校批准为重点建设学科,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截止2005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 37人,授予硕士学位共16人。学科有肾脏病理、肾脏病理生理、肿瘤病理、口腔肿瘤病理、分子病理、免疫病理等多个方面研究方向,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发展医学研究新成果和高新技术手段,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本学科领域承担着教学、科研及临床病理诊断三重任务。
目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有硕士10人,在读研究生7人,高层次学历人才达到了近50%。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学术思想活跃。
本硕士点开设了《病理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病理诊断学》、《高级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进展及新技术》等六门课程。
目前承担有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科研课题16项,完成省教育厅课题1项(已鉴定)、学院课题2项,获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准立项的教育厅、卫生厅等省厅级课题3项,泸州医学院课题4项。
本学科点的“免原位杂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得到学院较大投入。其实验方法和手段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除满足临床病理的诊断需求外,还为本院相关专业硕士生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疾病机制研究室可完成多种疾病动物模型及其研究,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设备与技术属国内较高水平。显微彩色图像分析工作站成为教学和临床病理的诊断提供方便、科学的平台。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点简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点于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开设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2门课程均是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和四川省精品课程。
该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与再生、冠心病的解剖机制、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机制、肾脏疾病与肾功能保护、精原干细胞培养及应用、脑损伤与药物保护、发育神经生物学等。
该硕士点现有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和教辅人员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与高级实验师10人,讲师与实验师12名,助教与助理实验师14人。有博士1人,硕士9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生7人。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在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之前,已挂靠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点招收硕士研究生 33人,毕业11人。
目前主研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与厅局级项目12项,总经费60余万元。近5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该硕士点实验室拥有脑立体定位仪、组织切片机、荧光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相差倒置显微镜、-86℃冰柜、PCR分析仪、台式高速离心机等仪器设备,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该硕士点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组织化学和组织培养技术、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头颈部解剖学、电镜技术与应用等。


免疫学硕士点简介

泸州医学院免疫学学科于2006年被批准成为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本硕士点的学术团体共有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有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人,在读研究生4人。本硕士点的实验研究室配备有倒置显微镜、二氧化碳孵箱、酶标仪等科学研究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本学科的科研需要。
本学科目前开设了《医学免疫学》课程。并掌握和开展包括组织细胞培养、免疫组化、病原生物的培养及鉴定等技术方法。
本学科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炎症调控、肿瘤免疫、分子与细胞免疫、抗感染免疫等。承担的科研课题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课题5项,市、院级课题6项,科研经费总计30余万元。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2篇,国家级核心期刊13篇,统计源期刊5篇,省级刊物22篇。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点简介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点是1994年申报,并于1995年获得批准,正式成为泸州医学院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有中西医结合肝胆内科、中西医结合肾病内科、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内科、中西医结合脾胃内科、中西医结合呼吸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2005年新增中医内科学及针灸推拿学硕士点。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导师队伍力量雄厚,在多个研究方向上都有学识渊博、学术底蕴浓厚的学术带头人。本专业点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8人,其中45岁以下25人,46-60岁5人,61岁及以上1人。2000-2005年期间在学术刊物发表257篇论文,在学术会议发表22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共2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发表论文1.6篇/年•人。
本硕士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10项。获省部级奖共3项,获高校人文社科奖共3项,获其他科研奖共5项。五年内(2001-2005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89人,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55人。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合计54.5万元。研究生毕业后多选择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条件较好的地市级以上三级甲等医院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工作,有的考上了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去向良好,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院正投入30余万元建设中心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为我院研究生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点简介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点是1997年申报,并于1998年获得批准,正式成为泸州医学院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有中西医结合肝病的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证治研究、肿瘤的临床证型构成的系统研究、中药药理毒理研究、肿瘤分子遗传学、干细胞研究、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方向、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方向、神经生物学、肾脏疾病与肾功能保护、分子神经生物学等11个研究方向。此外中西医结合学院还在1996年开始设置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点,2005年新增中医内科及针灸推拿硕士点。其中中西医结合临床有中西结合内科、中西结合外科、中西结合耳鼻喉、中西结合骨伤等多个专业方向。
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导师队伍力量雄厚,在多个研究方向上都有学识渊博、学术底蕴浓厚的学术带头人。具有硕士学位33人,博士学位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共计376 篇,在学术会议发表177 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共12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54 项。获省部级奖共7 项,获高校人文社科奖共5项,获其他科研奖共15项。五年内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2 人,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13人。研究生毕业后多选择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条件较好的地市级以上三级甲等医院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工作,有的考上了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去向良好,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院正投入30余万元建设中心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为我院研究生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

 

内科学硕士点简介

我院内科学学科建立于1951年,1996年心血管内科学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00年内科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内科学被四川省教委列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4年心血管专业列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消化内科专业列为学院重点学科,2005年呼吸内科专业列为四川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005年心血管专业被命名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
目前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良好。现有教师11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3名,高级职称65人,中级人员25人,初级职称29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 5人;具有硕士学位27人,在读硕士21 人。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才1人,四川省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6人,委员6人,全国优秀医务人员2人。
近三年(2003-2005)获得资助课题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6项,市厅级21项,学院课题2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二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获得科技进步奖6 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市厅级二等奖1项,市厅级三等奖 2项。获得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院级1项。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内科学目前设有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血液、风湿病等7个专业。教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风湿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八方面。
近5年共毕业研究生53名,其中有9名考上了博士研究生,5名留校。毕业论文多以优等通过;在各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6篇。
通过初步了解,社会各界认为本专业毕业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高,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关心、爱护、体贴病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科研素质好,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许多研究生已成为所在医院的业务骨干。
外科学硕士点简介

外科学于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9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研究生163人,毕业49人。
本硕士点现有教师129人,博士19人,硕士49人,学士50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4人,省、市学科带头人7人。导师队伍中,有教授13人,占63%;副教授7人,占35%。其中大学本科2人,占10%;硕士12人,占60%;博士6人,占30%。30-39岁6人,占30%;40-49岁13人,占65%;50-59岁1人,占5%。
目前,外科学硕士点承担省、市、学院等科研项目共113项,其中省、部级16项、厅级18项、市级8项,其余为学院和医院课题。近年来,获科研成果奖19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8项,学院级5项。
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5个,包括:烧伤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血管外科,重点研究方向在烧伤外科、肝胆外科、胸心外科及血管外科。
外科学硕士点下有11个二级学科,2个中心,2个研究室。它们是泌尿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小儿科、骨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ICU、烧伤整形外科。二个研究室是烧伤整形研究室和肝胆研究室。二个中心是外科微创腔镜中心和外科静脉营养配制中心,拟建乳腺外科、肛肠外科、瘘外科等。
近年来,大力推广开展器官移植,包括肾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胰岛细胞移植等。并力争开展联合器官移植。拓展外科微创腔镜手术,微创手术已遍及外科各个学科,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血管镜、尿道镜、膀胱镜、胆道镜、肠镜、宫腔镜等等,总资产达1000万人民币左右。外科学硕士点开展的肾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和联体婴分离成功等均取得显著成绩。
力争二年内再培养博士6人,硕士10人,使每一个二级学科博士达到3-4名,硕士6-7名,力争派1-2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出国深造。
儿科学硕士点简介

儿科学学科成立于1951年,1998年《儿科学》被泸州医学院评为院级重点课程,200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获准招收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方向本科生,1998年开始招硕士研究生,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获泸州医学院专款基金50万元,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本学科专业点基础建设和师资水平。目前该学科已有8名硕士研究生毕业。
本学科现有在职在编教师27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住院医师及医技人员11人。拥有硕士生导师4人。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占4人, 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9名;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4名。多位专家在四川省或泸州市儿科学会担任重要学术职务。有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全科下设儿科一组、儿科二组、新生儿科及儿童保健科。编制床位60张,开放床位100~120张,年收治住院病儿6200多人次,年门诊63000多人次,为省内综合医院规模较大、病员较多的儿科,在省内学术地位、技术力量均位居前列。
本学科目前开设了《儿科学》课程,致力于儿科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其所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其中新生儿疾病、小儿血液疾病等专业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在省内处先进水平,近三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2项。获省科技成果进步奖1项。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小儿血液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新生儿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小儿心血管疾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1] [2] [3]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