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通过招收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中医诊断学专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知识面宽,具有多才、专才的高层次中医诊断学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现代化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二)具有坚实、宽广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全面把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古汉语或初通第二外国语,具备独立开展中医诊断学研究的能力,在本学科的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研究方向
(一)四诊客观化及全息诊断的研究
(二)证候实质及辨证微观化的研究
(三)中医辨证体系及病证规范化的研究
(四)“从症辨证”规律研究
(五)中医诊断仪器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生为3年,在职博士生一般为4年。
四、课程设置
集中学习时间1年。
1.学位课程
名 称 学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54
外国语(一外) 216
中医诊断文献 72
中医临床基础 54
(根据研究方向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任选一门)
现代诊断新技术 54
2.选修课
名 称 学时
分子生物学进展 36
免疫学进展 36
中医内科学进展 54
西医内科学进展 54
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 36
外语 (二外) 108
为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博士生本专业基础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的培养提倡跨学科专业的导师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鼓励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政治思想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导师的言传身教,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课程学习方面:采取课堂教学、自学、学术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范围,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科学研究方面: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运用先进的、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方法和手段,重点培养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六、实践教学
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的部分课堂教学任务,并开设专题讲座,由科室及授课学生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考核。
七、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掌握本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一学年内写出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本人定期在科室作阶段性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文应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应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对本学科的发展有较大的价值。
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
八、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在读期间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出版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