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创建与发展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属亚热带地区。30年代前期,广西经济发展缓慢,人民体质赢弱,疾病广为流行。全省无一所政府办的医院(军医院除外),人们缺乏普通医药卫生知识,一旦患病,或乱投草药,或求神问卜。据统计,当时的疾病死亡率在30%以上。桂西北某县征兵,适龄壮丁完全符合兵役体格要求者,竟无一人。
自清末以来,欧美传教士,沿西江而上,先后在梧州、桂林、南宁设立教会医院,但规模甚小,设备简陋,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作用不大。
民国20年(1931年),广西新桂系当局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口号,深觉欲强国,必先健民,健民首要促进医药卫生事业。故于民国21年(1932年),曾多次邀请戈绍龙医学博士(北平大学医学院教授)来广西计划卫生设施和研究筹办医学专院的问题。
民国22年(1933年)5月,广西省府召开的行政会议,收到有关医药卫生方面的提案计37条。其中县政建设实验区筹备处“分期推进本省卫生教育卫生行政及卫生设备以防治人之病疫而健强人民之体格”的提案中写道:“广西现需医师甚多,若皆延自外方,殊不经济,且卫生事业项目繁多,决非少数医师所能分任。为源源供给医师计,应设完备之医学院一所,以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迄能自设医学院,培植多数医师,分任各项卫生事业之时,则是省内人民之健康获得保障之日。”会议审查代表时,提案,主张创办省内医药专科学校。
此后,在创办中级、高级医学专门学校上又有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建立医学专科学校,有人主张建立医学院。前者认为广西中学水平低,办高等医学院校招不到合格的学生,而且教授难以聘请,办医专比较实际可行。后者认为要建设广西,就必须造就大批的各行各业高级人才,包括高级医学人才,否则上述口号将会落空。从民国21年(1932年)起,实行中学毕业会考制度,就是促进中学水平提高的具体措施。至于聘请教授,用医学院的名义延聘,更会容易接受。后经当局决走,创办医学院。然而办医专的意见,并未就此了结。为民国28年(1939年)4月,将军医学校改组为广西省立医药专科学校埋下伏笔。
民国22年(1933年)9月,广西省府卫生委员会成立,指派雷殷、戈绍龙、雷沛鸿为委员。卫生委员会对全省医师进行审查,结果合格医生共80余人。广西人口共1290多万,平均约15万人之中才有一名医生。创办医学院,培养医药卫生人才,势在必行。
民国23年(1934年)7月,省府任命戈绍龙为院长,负责筹备广西省立医学院。经过选定院舍,聘请教授,拟定组织大纲,新生入学考试,筹设附属医院等一系列工作,广西省立医学院于民国23年(1934年)11月21日宣告成立。
第二章 变迁与发展
广西省立医学院院址设在南宁,学制六年,并根据社会需要,附设各种特班。初借南宁凌铁村广西军医院新建院舍为临时院址。民国23年(1934年)10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名(六年制),助产班28名(四年制),护士班19名(四年制)。附属医院于同年
12月10日开诊。
民国24年(1935年)9月,招收第二届本科生一班,专修科一班,助护班一班。班数递增,院舍不敷,省府拨南宁兽医养成所为新生的教室和宿舍。翌年3月附设南宁卫生事务所,由张熔教授兼任所长。4月,省府委员会通过“广西高等教育整理案”。7月,奉省令改隶广西大学,称广西大学医学院。
广西大学医学院于民国25年(1936年)7月改组成立。院长仍由戈绍龙担任,8月,戈绍龙辞职,孟宪荩继任院长。省府增拨建设研究院为院址, 10月院本部迁至新址。民国26年(1937年)2月,奉第四集团军总部与省政府电令,改广西大学医学院为广西军医学校。
广西军医学校于民国26年(1937年)2月改组成立。军医院院长王士成兼任校长。校址、学制不变。附属医院与军医院合并为实习医院。“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开始,为适应战时需要,除原设班级外,又先后增设军医司药速成班、看护速成班、担架军士训练班及毒气疗法训练班,学生人数最多时达860余人。原校址不够用,经批准, 以省府旧址作新院址。民国27年(1938年)秋,日军南侵,进占涠洲岛,南宁市受敌机侵扰,上课时间改为下午4时至9时。是年11月,军医院被敌机轰炸,学校及医院疏散到田阳。
民国28年(1939年)4月,复奉绥署与省府会电,改广西军医学校为广西省立医药专科学校。军医院改为南宁卫生区省立医院,南宁卫生事务所暂时独立。
广西省立医药专科学校于民国28年(1939年)夏改组成立。学制五年,校长仍由王士成继任。王士成认为医药人才的养成,不宜采用速成办法。呈报告给教育厅,教育厅签呈省府委员会。委员会参照在酝酿期间主张办医专人的意见,否定了王校长的报告,仍坚持办医专。然而,由于编制变动,学制缩短,部分教师辞职,众多学生和教师同声呼吁恢复医学院原名称。同年9月13日,省府委员会通过将广西省立医药专科学校恢复为广西省立医学院,将南宁卫生区省立医院改为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省立医学院于民国28年(1939年)9月正式改组成立。学制六年,省主席黄旭初兼任院长,周泽昭任教务主任代行院务。田阳僻处桂西,交通不便,延聘教授,添购器材,均十分困难。11月,教育厅长雷沛鸿到学院视察,周泽昭因事引退,雷沛鸿代行院长职务。
民国29年(1940年)2月,省令学院(包括附院)迁往桂林。4月,任命刘南山为教务主任代行院长职务。5月,刘南山赴桂林筹划新院址。省府拨七星前岩原省府临时办公处栖霞寺为院址。经数月努力,陆续迁移完毕。9月,按时开学。11月,附院开诊,留医病室,亦相继成立。民国30年(1941年)6月,黄旭初不再兼任院长。调桂林卫生区省立医院院长李祖蔚接任医学院院长。民国32年(1943年)7月,李祖蔚辞职,由小儿科教授叶培接任院长。
自迁桂林后,局势比较稳定,校舍设备等有较大发展,不少医学专家受聘任教,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教育部电令嘉奖,誉为全国第三。
民国33年(1944年)9月初旬,日军南侵,桂林告急,医学院先后分路迁往昭平、八步、融县、三江等处。叶培院长因故未能随迁。桂北行署令教务主任张镕代理院长职务。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张代院长先期回桂林筹划复员事宜。11月,全部迁返桂林。12月1日,正式复课。民国35年(1946年)1月,省府复任叶培为院长。3月,附属医院与省立桂林医院合并,为学院的实习医院。5月,省府拨桂林市法政街前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原址为医学院新址。7月,迁入新址上课。
民国36年(1947年)11月,叶培院长因事离职,由秘书江澄代行院长职务。民国37年(1948年)12月,省府委派孙荫坤任院长。 1949年11月,孙荫坤院长自动离职。临时处理会组成,推李落英、张容、勒为藩三教授为常务干事,主持院务。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当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医学院。桂林军管会王永兴来院协助工作,附属医院于同月23日开始诊疗。学院于28日照常上课。军代表冯邦瑞、朱平亚来院输接管工作。12月1日,朱平亚任广西省医学院院长,临时处理会撤消。
1950年,广西省医学院学制改为五年。1951年1月,由中南区行政委员会卫生部主持改组成立院务委员会。方中祜任主任委员,叶馥荪、周展骥任副主任委员,负责日常院务工作。
1952年10月,省人民政府任命韦必克为院长。
1953年,将学校名称由广西省医学院改为广西医学院。1954年,学院从桂林搬来南宁。院址在南宁津头村原广西革命大学、贸易干校旧址新建。1956年,附属医院相继搬来南宁津头村新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院停课。1968年12月17日,广西医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程力任主任。1969年9月,王雨峰任主任。1966年至1970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停止招生五年。1971年,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缩短为三年。1973年12月,丁纪东任革命委员会主任。1976年,增设卫生专业。1977年,学院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学制复改为五年,分设医学、卫生两系。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1979年2月,叶馥荪任广西医学院院长。1984年5月,龙祖彭任院长。
至1990年止,学院总面积为37.5公顷,建筑总面积为126555.6平方米,教职工1064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共761人(教授20人,副教授123人,讲师137人,助教113人,其他系列高级职称26人,中初级职称342人)。离休、退休的教授级24人,副教授级11人,因工作需要,予以返聘。在校本科学生1902人,研究生68人,留学生30人,专科生160人,夜大学生149人。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三个系。27个学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学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1978年以来,建立了4个研究所,13个研究。肿瘤研究所,附属肿瘤医院新建大楼面积为 11693.28平方米,拥有职工398人,病床200张。
1983年,新图书馆一期工程竣工,面积4765平方米。1990年底藏书近35万册。
附属医院占地面积7.5公顷,建筑面积92232平方米,病床105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