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上医与复旦全并后的磨难与辛酸 |
|||||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10-12 考研论坛 | |||||
永存的上医 我来谈谈我经历的合并。 本人95年考进上医,2000年毕业,轰轰烈烈的高校合并浪潮正好被我赶上了。上 医和复旦5月份合并,6月份我们毕业的时候就被迫接受了复旦的学位证书。(确 实是被迫,当时我们没有一个人想要复旦的学位证书,为此还搞了个联名上书, 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没有成功)。 其实合并的事情也吵了不少时候,在我的印象中怎么也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上医 没有二医的底气,合并是一定要合并的。人穷志短这个词用在这里倒是很合适— —上医穷,身为卫生部直属高校,跟北医协和比起来,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 势,跟近在咫尺的二医相比,又缺少上海市政府的扶持,所以穷得叮当响。关键 问题是跟谁合并。说白了,上医是看不起复旦的,一个本来就没有什么瓜葛,再 就是在上医看来,复旦实力还逊一点。上医虽然近年来实力缩水,但曾经在很长 一段时间里是中国医学界的老大,解放后评定教授,小小的上医有12个一级教授 ,占了医学界的大半,复旦的数目连这个的一半都不及。(余生也晚,没有碰到 那个辉煌的时候,想起来无限神往。)况且复旦跟二医一直关系不错。当时上医 和二医7年制的学生第一年都在复旦上课,可是就在合并前一年,据说二医的学生 是复旦派车送回去了,上医的学生是自己去车拉回来的——当时谣言满天飞,这 个说法还有待考证。所以,一开始上医和复旦好像都对不上眼。据说(据说,因 为从来没有官方消息),开始上医和交大倒是两情相悦,我们这些学生也对身边 的交大颇有好感。在我们看来,交大比复旦好的地方有三点:一是近,二是交大 很有钱(可见上医有穷疯了的迹象),三是交大在生物医学这一块几乎是空白, 上医合并之后必然受重视。 这样吵了不知多久,终于有官方消息出台:要跟复旦合并!一时间群情激愤,尤 其是我们被告知要拿复旦的文凭之后。有小道消息说,这个结果是因为复旦统计 学高才生李岚清同志的干预。在换牌子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到校门口去留了 影。毕业典礼上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一个留学生代表发言,最后说了句“在我 心中,永远是上海医科大学”,结果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不少人大有掉泪 的架势,反正我鼻子还是酸了一酸的。不知坐在主席台上的王生洪校长和秦绍德 书记作何感想。 后来的结果,合并之后的上医完全是一副任人宰割的姿态,名字换了几换,从“ 复旦大学医学院”到现在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据说这个还是一帮附属医 院的医生们争取来的),领导也换了几茬。原有的学院建制也做了调整:基础医 学院和几个临床医学院合并为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药学院独立出来——完全 模仿美国,“上海医学院”只不过是个对外的名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下面说说合并之后的改变:教师的工资涨了(这是好事情,原来的那点钱可以饿得 死人的);一帮老教授被要求退休(不知结果到底如何);自习教室少了,新建 了一个教学楼,却是晚上9点就关门;学生数增加了约50%,食堂从三个变成两个 ;新浴室开放;鲤鱼池(一个小小的池塘,算是上医几大标志之一,我们饭卡的 正面就是它)被掀了,原址上据说要盖楼。当初看着上医的名字考进来的那些学 生却从感情上始终不能接受复旦(包括本人在内),这一点与北医截然相反。 合并合并,要水到渠成才好。上医跟复旦合并的结果充分说明了包办婚姻很难幸 福。理论上,两校合并应该是再好不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但是复 旦对上医心存猜忌,上医对复旦心怀不满,后果就是复旦对上医采取胡萝卜加大 棒的政策,一边对一些院长进行拉拢,一边对广大师生采取铁腕,我不知道这样 的心态怎么会搞得好——况且现任校长王生洪不过是个政客而已。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有人看没有。不过我还想再纠正楼主的一个小bu g:华山医院不管在上医还是在全国都不能算是最好的(虽然华山医院很多专科是 国内最好的,象脑外科,手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其中手外科还是世界领 先的,但是这个医院偏科比较厉害)。在上医人的眼里看来,自然中山医院是最 好的。中山医院是颜福庆先生(上医创始人,中华医学会第一任会长)一手创办 ,与上医是一脉相承,作风严谨,与华山医院风格大不相同。(中山医院是上医 嫡子,华山是从红十字会过继来的螟蛉子。)中山医院不仅认为自己是上医最好 的,而且还认为自己是全国最好的医院,虽然医生挣钱并不多。上医的临床学生 也是分三六九等:中山班最好,以下依次是华山,市一、华东,为此,每年分班 的时候都有一番明争暗斗。 这也是上医瞧不起复旦的地方。合并下来,看着硬被贴上复旦标签的上医校风渐 渐变得比以前一天一天差。合并的痛楚所有上医的人都感受过。不管怎样,我们 都觉得,上医是一个永远的牌子。复旦的有点小人作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有很多文章。这里摘一个新复旦大学三年之痒 石扉 “我进校时是上海医科大学,读书时是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时是复 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不知道将来又会是个什么牌子?” ——“枫林视点”
|
|||||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相关法律 |
评论加载中...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RSS导航页面 |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