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夫人,原上医病理学教授陈忠年说,当时复旦校方对更名这个事情内部
传达了“几个不许”的纪律,包括不许宣扬,不许闹独立等,所以基本上很多单
位都不知道这个更名的事情。“你看一直到现在,很多报纸提到我们的教授还是
叫复旦医学院某某教授。”陈一边说,一边随手翻开一份今年6月23日的《文汇报
》指点给记者看。
“石先生是我的老师,原上海医学院老院长。你想连这样高龄的老先生都要
站出来发话了,这一定是有理由的。”
在朱世能看来,这些老教授们要求恢复上海医学院这块牌子,这个举动既饱
含75年名校感情的历史情结,也意味着对两校合并三年来学科生态和行政管理体
制的一个反思。
单一制还是联邦制
上海主要有四所医科大学,其中第二军医大学是直属总后的军队院校;上海
铁道医学院已经并入同济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市属高校,一直为上海市青
眼所加;相比较而言,按照当时国务院和教育部的高教资源战略调整部署,原来
直属卫生部管理的上医大脱钩并入其他教育部部属高校,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姚泰教授现在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系一名普通教授,作为上医大最后
一任校长,他也许心里最有理由感觉到委屈,据说两校刚合并的时候在枫林路校
区食堂用餐,甚至很少有人愿意和他同桌。
姚是赞成合并的,记者注意到姚泰的名片上印的是复旦大学医学院,而朱世
能的名片上则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姚泰认为自从上医并入复旦后,资源更丰
沛,有利于学科发展,上级部门投入多,教职员工的收入福利等都有所提高;另
外,一个培养了卫生部长及众多两院院士的医学名校成为一个出了苏步青、谢希
德、谈家桢等世界级专家以及无数著名学者的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走一条高校
综合建设之路,也可谓珠联璧合,两不辱没。
作为上医大曾经的校领导,石美鑫和朱世能都当过家也知道柴米贵,和姚泰
一样,他们并不反对合并。同样,和其他众多的原上医教授一样,他们有意见的
是《高教管理工作动态》中提到的“关于合并后的管理体制,大家一致认同实质
性合并的原则”。
教育部一位司长曾经提出,高校一旦合并就必须一步到位,宣布合并后必须
做到一个班子、一套机构、一套制度、一个财务、一个发展规划,实现人、财、
物、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五统一”。一个学校只能有一个教务处、一个团委,更
不能有两个专业类似的院系存在。
原上医大很多教授对这点有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实质性的合并?医学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如果不尊重高
等教育的历史文化生态,不考虑学科的自然演进过程,强行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
打乱原有体系,进行全新的重组,把权力集中起来,我觉得这种实质性的合并,
效果不见得会理想,甚至还不如松散型的联合”。
朱世能指出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是原上海医科大学的学科体系被完全
打乱拆分了。一所有70多年历史的医学院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成熟的学科
体系,形成了和附属医院、临床基地等互动的教学联合体。但原上海医科大学学
科体系中几个学院现在都已拆分出来,成为和复旦上海医学院平级的学院,如复
旦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
陈忠年对预防医学也从上医分拆单列出来百思不得其解。“我国医疗基础特
别薄弱,很多穷人看不起病,所以上医创始人颜福庆先生特别强调的就是预防医
学,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结合起来,立足疾病预防。这早已经成为了上医的教
学特色。”这位白发苍苍的女教授说
原上海医科大学有中山、华山、肿瘤、儿科、五官科、妇产科等几所著名的
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上已经形成了非常高效的良性循环。
“其他的不说。我实在搞不懂合并后这个附属医院管理体制将如何理顺?”
朱世能说,中山、华山医院都是三级甲等医院,院长属于副局级,业务上由卫生
部委托上海市卫生局管理,合并以前上医大本身是正局级,派一名副校长兼任院
长,在行政上和业务上都名正言顺。现在复旦校方和卫生系统没有半点渊源,如
果由他们直接管理很难管好。如果由医学院来管,合并后医学院本身已经降为处
级,如何去管理比它还高半格的附属医院?
“现在中山、华山等原上医附属医院都已经改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实际上
正确的做法应当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教学与实
践本身是浑然一体的,怎么可能分开呢?”石美鑫说,他本人也是中山医院的著
名胸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