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定位
立足吉林省,面向国内外,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医疗为基础,以培养名医为目标,以开发名药为战略,构建以应用型人才为基础,研究型人才为提高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省属重点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学校建设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以中医药教育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学科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一流,在国外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理念
我校是吉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学府,经过近50年的发展历程,几代人办学经验的继承,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积淀和形成了我校特有的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这是对我校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高度抽象和战略思考的概括。
“启古纳今”的含义,基本体现了我校的教育发展观和办学方针,体现了中医药教育“继承而不泥古,发展而不离宗”的办学规律和思想观念。所谓“启”,取其开启、发现和挖掘之意;“纳”是取其容纳、采纳、吸收之意。我们倡导“启古”,就是因为中医药学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有几千年的历史,吸取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精华,结出了古代医学科学的累累硕果。其不但.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很强的科学性。实践的发展证明,其科学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提倡“启古”就是要善于开启中医古代文化的宝库,就是要不断继承、发现和挖掘古代中医药学的精华,就是要善于吸取传统中医药教育的经验,就是要重视和尊重传统中医药教育的规律。倡导“纳今”,就是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就是不断根据中医药学内部的规律客观地认识、研究和丰富发展中医药学,就是在人才培养上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是在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上要与时俱进,立足省内,面向国内外,根据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开设和建设新的学科、专业,积极促进学科交叉与多学科的相互融合,不断扩大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厚德精术”体现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现、教育观。是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的统一,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统一,“厚”和“精”的统一,是对教育最终目标的要求,它体现了教育的动态过程,意在通过这一过程达到“德厚术精”。“厚德”就是.指为师者要注重师德,为医者要注重医德,学生必须首重“德行”。我们提倡“厚德”就是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厚德”才能有诚有信;才能产生现代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才能够立足于社会做一番事业。同时要“精术”,要有“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精神,要有刻苦钻研不畏劳苦的精神,要有学而不厌、追求医术达到至善至美境界的精神。“精术”就学生而言,是要求学生要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用高超的医术为人类健康服务; “精术”就教师而言,是要求教师要精研古今中医药学及相关现代科学知识、精熟医学科学技能、要精通教育方法,为人才培养服务。倡导“厚德精术”就是要用这一理念营造学校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学术氛围,在校内形成团结、务实、博学、拓新的学术和育人环境;就是把提高培养质量与全面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我校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为我国培养出一流的医学科学人才。
学校历史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长春市中医进修学校。我省第二个“五年规划”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经过艰苦的第一次创业,1958年成立了长春中医学院,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2年吉林省卫生干部学校并入学院,1970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学院合入了当时的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恢复了长春中医学院建制,学校完成了卓有成效的第二次创业。此后,学院逐步发展成为吉林省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和对外交流的中心。2000年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整建制地并入学院。近年来,学院着眼未来,立足长远发展,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把学校建成“中医药大学”的第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
1958年在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基础上成立长春中医学院
第二次创业
1978年从吉林医科大学中独立出来,恢复长春中医学院建制并成为吉林省高等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中心
第三次创业
2001年后,新校区落成,申报博士生学位授权点成功,全面实施创办吉林中医药大学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