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南屏 性别:女 籍贯:浙江杭州 所属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学) 职称:研究员 现任职务:浙江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所长 联系方式: 电话:0571-87236579 手机:13819171316 E-mail:flwnp@yahoo.com.cn
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中国艾滋病专家组成员、中国艾滋病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艾滋病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九三协会
学科专长:传染病学
在研课题: 1.HIV-1第二受体与免疫重建 主持 国家教育部 2.医务人员艾滋病诊断培训项目 主持 浙江省卫生厅 3.大专院校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 主持 浙江省卫生厅 4.CCR5 CXCR4受体漂移在HAART中的研究 主持 浙江省人事厅 5.艾滋病防治欧盟计划 参加 欧盟
研究方向:艾滋病发病机制与免疫重建的研究
最后学历:博士
简历: 1978-1983 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 学士 1991-1994 浙江医科大学病毒学专业 硕士 1995-1996 德国吕贝克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1995-1999 浙江大学病毒学专业 博士 2000-2001 德国鲁尔大学艾滋病中心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3-1988 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 1988-1994 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4-1999 浙江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99-至今 浙江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工作: 1.从1986年起,对本院接受VIII因子治疗而感染HIV的4例血友病患者进行长达15的跟踪研究,包括HIV病毒分离培养,逆转录酶测定,P24测定以及核酸序列分析和亚型测定,CD4、CD8、HIV抗体的变化并进行中药治疗及相关中药基础研究。 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2.对中国部分静脉吸毒人群进行了HIV测定,WB及核酸亚型分析,并进行了相关重叠感染的检测工作。 3.比较P24、HIV-RNA、HIV-DNA的测定在不同感染时期的检出率及其意义。 4.与德国鲁尔大学合作,追踪接受高效逆转录治疗(HAART)后患者CD4、CD8、HIV病毒载量,疗效及免疫重建的情况。
业绩一览: 一、近5年发表文章 1.吴南屏,刘克洲,陈智等。13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P24、WB.、HIV-RNA、DNA的比较研究. 中华微生物免疫学杂志1998;18(5):359-362 2.吴南屏,刘克洲,陈智等,HIV感染特异性抗原的核酸研究.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 1998;16(3):168-171. 3.吴南屏,刘克洲,陈智等,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的静脉吸毒者艾滋病病毒基因测定.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1998;16(4):207-210. 4.朱彪, 吴南屏,刘克洲等,浙江省吸毒人员HIV、HBV、HCV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1999,15(5):415-416. 5.朱彪, 吴南屏,刘克洲等,聚众和散在静脉吸毒HIV、HBV、HCV感染比较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10(1)39-41. 6.朱彪, 吴南屏,刘克洲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源传播问题的探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2):317-319. 7.朱彪, 吴南屏,刘克洲等。静脉吸毒者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研究 中华内科杂志 2000,第10期:707. 8.Zhu-B, WU-NP, Qiang-LY,et al. The serologic study on the origin of HIV Blood spread[J]. J AIDS 2000,vol 23,Iss3,pp12-12. 9.朱彪,吴南屏,刘克洲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静脉吸毒者TT病毒感染和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19(2):97-99. 10.吴南屏,李丹,Armin Barder等。HIV感染对记忆型和处女型CD4+T细胞上CD95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2):90-93. 11.吴南屏,李丹,Armin Barder等。HIV重叠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IL-18,IL-10水平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2):94-96. 12.李丹,吴南屏, Armin Barder等。性传播HIV-1感染者血清IL-18的测定及其意义.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2004,已录用. 13.李丹,吴南屏, Armin Barder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T细胞亚群上第二受体影响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2):97-100. 14.朱彪,吴南屏, Armin Barder等。艾滋病相关的卡波西肉瘤免疫激活状态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2):101-103.. 15.邹微,吴南屏, Armin Barder等。HIV感染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后的耐药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2):104-106.. 16.WU nan-ping, LI dan, ZHU biao, et al.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co-infection between HIV and hepatitis viruses.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2003, 116(9):1318-1321. 17.Zouwei, WU nan-ping. Server Recalcitrent Necrotizing leucytoclasticvasculltis in non-Hodgkin’s lymphoma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C: 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ntiviral and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Acta Derm Venered, 2003,83:1-2. 18.李丹,吴南屏,Amin Barder等性传播HIV-1感染者血清白介素-18的测定其意义 中华传染病学2004,22(2)124~125 19.吴南屏,王信子等羊水干扰素检测 浙江大学学报1985;14(3) 20.吴南屏,王信子等原发性肝癌中乙肝病毒相关抗体检测浙江大学学报1987;16(1) 21.2-5A抗体制备中华微生物免疫杂志1987,7(3) 22.免疫细胞参与的干扰素病毒活性在细胞间转移中国免疫杂志1987,3(2) 23.抗M13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免疫持久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1987;16(3) 24.2-5A抗病毒活性在二种在细胞间转移浙江大学学报1988;17(3) 25.新生儿麻疹疫苗初免年龄的探讨浙江大学学报1990:19(1) 26.2-5A抗病毒活性在在细胞间转移浙江大学学报1988;17(3) 27.输因子Ⅷ血制品的血友病病人HIV分离结果中国公共卫生杂志1993;12(5) 28.抗PLC/PR/5肝癌细胞单抗及其特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1993;22(5)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