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学科是1981年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点、博士点,是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点。1996年由卫生部批准设立病毒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2002年通过验收并更名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现有科、教、医护人员共9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人。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38人(包括留学生1名),硕士研究生33人(包括留学生1名)。 2002年该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入国家二期211工程建设项目。学科本着“开放、竞争、流动、联合”的方针,向国内外开放,并建立了疾病基因组研究平台、疾病转录本组研究平台和疾病蛋白质组等大型研究平台。研究部和临床部每年均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来所学习,并帮助其他学科培养大量的研究生。 本学科以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研究为中心,以艾滋病和肝炎的防治研究为重点,已开展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防治、艾滋病防治、临床细菌耐药机制和肝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在研的课题包括负责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参加973子项目各1项及国家“十五”攻关子项目2项;另负责省、部级以及厅级在研课题近40项,经费约200万元/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每年与国外专家学术交流8—10次,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5次。
研究生主干课程 内科学进展、传染病学进展、高级免疫学、高级病理生理学、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主要研究方向 人工肝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及基因诊断、治疗的研究,细菌耐药机理研究与临床耐药菌抗生素选择应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与防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研究,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的研究等。
主要教授名录及其研究方向 李兰娟 人工肝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刘克洲 丙型肝炎防治 陈 智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和防治 蔡卫民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和防治 吴南屏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阮 冰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陈亚岗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俞云松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王明海 原癌基因RON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盛吉芳 病毒性肝炎防治 裘云庆 病毒性肝炎防治 马伟杭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黄建荣 人工肝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