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之三:温病学方药抗炎免疫机制的研究: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免疫一词出现较晚,其含义也与现代免疫不尽相同,在温病学发展形成过程中,在对多种传染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上,注重抗炎,免疫方药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炎症是复杂的机体对外界伤害刺激产生的一种保护性病理反应全过程。在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有多种生物因素参与,循环中的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和白细胞整合素是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各种细胞因子(IL-1、TNF、IL-2 、IL-3 、IL-4 、IL-5、 IL-8、GM-CSF等)和一些可溶性化学介质(PG、LTB4、PFA、5-HF、氧自由基等)均可直接参与或促进炎症反应,因此,炎症反应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抗炎免疫及其机制研究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许多温病方药具有较好的抗炎免疫作用,如青蒿鳖甲汤,沙参麦冬汤、银翘散等。方中的诸药如金银花、连翘、沙参、玉竹等既可抗炎、抑菌、抗病毒、解热,也可调节免疫功能,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麻杏石甘汤、沙参门冬汤等不仅可增强单核吞噬系统的吞噬功能,体外还能增加白细胞对金黄葡萄球菌吞噬功能,甘露消毒丹、黄芩汤等可阻断环氧合酶,阻断花生四烯酸氧化为PGG2 ,但目前国内有关抗炎免疫及其机制的研究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
多年来,我们将温病学方药抗炎免疫机制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尤其对发热,哮喘等进行了专题研究。编著《温病学方剂与临床》《退热良方》《实用温病学》等多部著作。“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及其机理研究”获1998年辽宁省教委科研成果三等奖;“脾虚支气管哮喘动物氧化抗氧化平衡改变及培土生金中药的影响”(2000年辽宁省教委科研课题);“培土生金方对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2001年辽宁省教育厅课题)正在进行中。
免疫调节作用是中医药的重要特点,许多温病方药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既可增强正常机体的抗炎免疫能力,又可去除致病因素,即扶正祛邪、相反相成,对某些病毒性感染(乙型肝炎、乙脑等)、过敏性哮喘以及许多炎症性疾病与西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抗炎免疫调理作用还可克服西药的毒副作用。结合现代生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温病方药抗炎免疫研究,进行温病方药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研究方向之四:《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理论的研究: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方向自80年代以来为本学科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以历代医家对经典理论的论述入手,联系临床实践,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进行进行系统研究。
系列课题包括省教委“伤寒论古今研究”、伤寒论方证证治规律的研究。其中《伤寒论古今研究》为目前《伤寒论》学术方面字数最多,资料详尽,水平最高的学术专著;还包括《伤寒论方证证治准绳》、《实用温病学》、《退热良方》、《实用金匮要略》、《新编金匮要略》等大型学术专著;在04年全国十个中医院校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金匮辞典》招标中一举中标。任《金匮辞典》主编,现已完成大部编写任务,在全国同行中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亦不断扩大。已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2项。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