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为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个学系之一,1999年由原流行病学教研室、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和社会医学教研室重组而成。主要承担全校本科各专业、七年制各专业、继续教育和研究生的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医学消毒学、卫生微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等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
本学科已建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学风好、结构相对合理的中青年科技队伍,所有任课教师均已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目前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6人及主管技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学位3人;中青年教师15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在读硕士学位1人。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0.84岁,45岁以下教师占75%(15/20)。另外,为了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和学科长期发展,合理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已制订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长期实行青年教师坐班制,坚持青年教师试讲和听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参加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学术带头人定期为青年教师举办相关的学术讲座,使他们尽快适应流行病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特色课程规划要求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工作和课程建设
本学系设有三个教学小组和一个医学数据统计分析中心。主要承担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等本专科专业、临床和口腔七年制专业的《流行病学》、《医学消毒学》、《卫生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和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临床、口腔七年制和研究生的《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等课程。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在流行病学教学中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案例教学。加大建材建设力度,主编教材2部,参编8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这两门课程已经分别被评为校级第二、三批重点课程,流行病学还被评为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和校级特色课程及优秀课程。
近三年承担全校各专业教学任务9650学时,人均授课超过200学时/年,其中正副教授主要授课对象为硕士研究生和临床七年制学生。教学态度端正,备课积极认真,教学效果良好。近三年来有4人次获公共卫生学院年终教学测评一等将,1人次获学院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人次获三等奖,1人次获南京医科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2人次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青年教师奖(三等奖)。所有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并且能够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特色教学过程中,其中一名教师荣获江苏省高校道德建设十大先进个人。严格执行教学制度,未有教学事故发生。
学科和学位建设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1990年流行病学专业被增设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9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2003年11月,我院预防医学专业成为江苏省唯一的预防医学品牌专业;同月,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正式批准我院设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流行病学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机遇。2006年8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被确定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迄今已培养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30余人。
科学研究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学科已形成数个稳定而明确的研究方向,分别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现场研究中的统计方法与理论研究等方面形成较好的特色和优势,扩大了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近年来,本学科已在科研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加上近期逐步建设的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本学科已具备从传统流行病学到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技术条件,能为本学科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提供技术保障。2001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各1项,参加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6项,获科研经费超过370万元,科技服务经费超过50万元;近五年本学科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18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6部。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将继续以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为重点,加大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南京医科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