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 (一) 绪论 1.流行病学的概念、原理、学科特征和用途。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
(二) 疾病的分布 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2.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及用途。 3.散发、流行和爆发的概念。 4.疾病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的描述方法及影响因素。 5.出生队列分析。
(三) 描述性研究 1.现况研究的概念和目的。 2.普查的概念。 3.现况研究的设计、实施步骤、常见的偏倚和质量控制方法。 4.抽样调查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5.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6.生态学研究的概念。
(四)队列研究 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队列研究的设计、样本大小的估计、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3.队列研究资料中各种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病密度)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指标(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计算方法和流行病学意义。 4.研究对象(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选择。 5.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五)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实施步骤、常见偏倚的来源及控制方法。 2.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3.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因素。 4.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方法和流行病学意义。 5.分层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六)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1.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和特点。 2.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设计原则和步骤。 3.真实验和类实验的概念。 4.评价实验效果的主要指标。 5.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七)研究的真实性与病因推断 1.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2.病因的概念。 3.病因推断的逻辑方法及因果标准。 4.研究的真实性和变异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八)筛检 1.筛检的概念、应用原则。 2.筛检试验真实性及其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检试验可靠性和预测值的含义、计算方法。 4.筛检中的偏倚。
(九)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1.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和预防工作总的策略。 2.疾病的三级预防。 3.疾病监测的概念、工作过程。
(十)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概念、三个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3.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
(十一)突发事件流行病学 1. 突发事件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步骤。
(十二)分子流行病学 1.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 2.分子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
(十三)药物流行病学 1.药物流行病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用途。 2.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因果关系评价。
(十四)病毒性肝炎 1.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 2.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十五)性传播疾病 1.性传播疾病的概念、流行特征、流行因素、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