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华东地区2 > 厦门大学医学院 > 试题真题 > 正文: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更新时间:2011/12/13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是考研西医综合大纲内容,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溶血 血型不合输血时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同时形成血红蛋白血症。  
    (二)血管外溶血 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管
外溶血时由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破坏红细胞。
    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或称为原位溶血,指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入血循环之前已在骨髓内破坏,可伴有黄疸,其本质是一种血管外溶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血管内溶血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黄疸。
    血管外溶血多见,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大特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