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 亚洲-太平洋医学真菌委员会理事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会理事,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微生物学会医真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委员及真菌学组副组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真菌学组副组长 四川省医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真菌学杂志》副主编 《皮肤病与性病》副主编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委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编委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性传播感染杂志英文版》编委 《实用皮肤病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人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人 卫生部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编委 | ||
皮肤性病学 | ||
主要从事感染性皮肤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日留学期间致力于马拉色菌酯酶和白念珠菌蛋白酶的研究,在小川秀兴教授指导下,首次在国际上直接证实马拉色菌的酯酶活性。回国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深入开展了对马拉色菌和白念珠菌的研究。就白念珠菌与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理,马拉色菌蛋白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马拉色菌对人黑素细胞生长及代谢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探讨www.lindalemus.com,研究成果在第6届中日国际皮肤科会议上报告。在以临床为基础的实验研究中,完成了20余年来上万例真菌菌种流行病学分析;承担对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估;相继发现国内首例甲马色菌感染(1997年)、国内首例马拉色菌包皮龟头炎(2000年)、国内首例马拉色菌所致的皮下脓肿(2001年)等。近2年在美国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鉴定、早期诊断和致病机理等进行了系列研究,研究结果在104届美国微生物学会总会和44届美国跨学科抗生素和化疗会议(ICAAC)上报告,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并引起极大兴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等研究课题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编的“皮肤性病学大课教学多媒体教材”获华西医大优秀教材二等奖。获第15届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大会最佳临床研究奖,担任国际医学真菌学会2009年会北京卫星会秘书长。迄今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 目前正深入进行马拉色菌分类和马尔尼菲青霉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菌丝相和酵母相真菌在致病过程中差异蛋白表达及其意义的探讨。 | ||
1. Wang P, Yang HJ, Ran YP. Localized Papular Mucinosis With IgA Nephropathy A Case Report. ARCHIVES OF DERMATOLOGY. 2011, 147(5): 599-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