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学院概况
基础医学院(原基础部)成立于1984年,1999年改称基础医学系,200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至今。多年来,学院秉承“和谐稳定 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和谐稳步发展。
学院现拥有10个教研室: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中医医史文献、病原生物(免疫)预防医学(统计)、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其中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生理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病原生物(免疫)预防医学(统计)等6个教研室被评为校优秀示范教研室。拥有2个教学实验中心:机能教学实验中心和形态教学实验中心,机能教学实验中心于2001年被评为省首批普通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个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免疫实验室)、1个学校重点建设中医四诊实训室和1个中医门诊部。
现有在编教职工8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45人(其中正高21人、副高24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1人;拥有浙江省151第一、第二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人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学院注重学科团队建设,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团队曾被评为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方剂学学科团队曾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
学院共承担全校各专业基础课程42门,近几年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金匮要略、方剂学),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校级精品课程7门,坚持以精品课程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3个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金匮要略、中医诊断学、中医痹病)。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科奠基人何任教授等就出版了《金匮要略归纳表》、《温病条辨白话解》等著作。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高校第一批重点学科。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了学科专业目录,将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后,2000年该学科再次被确认为浙江省高校第二批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省“重中之重学科”。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实现了浙江省省属高校零的突破。经多年辛勤耕耘、悉心创建,中医临床基础已建成研究成绩突出、特色明显,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学科。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资助计划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0项,厅局级项目9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出版著作50多部,其中科技专著18部,主编和参编大专院校教材30多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4篇。
拥有博士点1个(中医临床基础),硕士点5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学)。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科研团队,为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经全院教职工的努力,学院现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医疗的重要单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院2006年和2010年分别被评为省高校三育人先进集体、09年被评为省“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