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科大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招生简章
Ⅰ 报考说明
与我所学科相关专业的推免生、应届本科生和具有学士学位的往届本科生。
Ⅱ 医工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苏州医工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自2012年11月正式成立以来,研究所始终秉承“忠诚 务实 合作 创新”的发展理念,定位于“面向我国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开展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引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建成医疗仪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
研究所围绕医用光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工程技术等研究方向,设立了7个研究室。已建成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6个苏州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园区占地面积208亩,现有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的科研及配套用房,装备投入2.2亿元,总资产6.1亿元。
截止2017年1月底,人员总量 488人:其中千人计划9人,万人计划1人,百人计划22人 ,江苏省双创人才16人;研究员37人,副研究员67人;博士后3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2%,35岁及以下青年职工占75%。累计授权专利300余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00余篇。共承担国家、中科院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军工项目、企业委托项目近300项;其中,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项目签订合同额1.7亿元。
为了推进科教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在中国科教融合培养人才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按照中国科学院的统一部署,自2016年起,苏州医工所研究生教育工作由原先归口中国科学院大学调整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即苏州医工所研究生学籍调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籍,研究生毕业将颁发和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目前,我所现有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45人。在学研究生145人,截止到2017年6月,我所研究生共有3人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3人获得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6人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工作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住宿5人一套间,每人拥有独立的卧室,配备卫生间、热水器、空调、网线和齐全的家具,并免收住宿费。入所后,硕士生待遇不低于2000元/月、博士生不低于3500元/月(含餐补),并为在所学生办理苏州市大学生医保及人身意外险。2018年预计在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及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招生,拟招收硕士生26人,预计接收推荐免试生13人。
苏州医工所欢迎并鼓励基础扎实,光学、电子、机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等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我所。
更多信息请登陆苏州医工所网站www.sibet.ac.cn,或发送邮件至maozq@sibet.ac.cn。
Ⅲ 联系方式
网址:www.sibet.ac.cn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科灵路88号
邮编:215163
电话:0512-69588025
联系部门:人事教育处
联系人:毛志清
Email:maozq@sibet.ac.cn
Ⅳ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导师
招生专业 | 研究方向 | 导师 |
生物学(071000) | 1、纳米医学;纳米传感器 | 董文飞* |
2、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肿瘤的分子机制;精准医学 | 高山* | |
3、分子生物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精准医疗 | 郑岷雪*;马勇* | |
4、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基因定点整合 | 张春* | |
5、体外免疫荧光诊断;PET/SPET显像剂 | 彭义杰* | |
6、临床蛋白质组学;精准医学;核酸体外诊断试剂和技术 | 胡军* | |
7、神经生理;动物遗传;神经肿瘤学 | 孙敏轩 | |
8、干细胞治疗重大疾病的应用研究 | 张京钟 | |
9、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 余爽 | |
10、微生物与免疫学;体外诊断技术与方法 | 尹焕才 | |
11、细胞膜蛋白原位解析;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 | 殷建 | |
12、血液免疫学;免疫遗传 | 丁少华 | |
13、纳米生物传感研究;物理因子生物学效应研究 | 韩坤 | |
14、体外诊断;输血安全 | 王红梅 | |
15、生物光子学与生物电化学 | 缪鹏 | |
16、生物化学、生物医学传感技术 | 张威 | |
17、超分辨成像,生物学与光学交叉研究 | 孙正龙 | |
18、生物材料、临床检测试剂 | 陈名利 | |
19、医学免疫学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lindalemus.com | 段生宝 | |
20、肿瘤研究 | 袁得天 | |
21、微生物免疫及检测 | 蒙青林 | |
22、标记免疫分析;微纳米材料 | 白鹏利 | |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 1、光机电集成计算机仿真设计技术 | 杨洪波* |
2、可靠性设计及验证、测试技术与测试性 | 于波 | |
3、血液动力学 | 孙海旋 | |
4、可穿戴式动态多生理参数监测系统 | 钟君 | |
5、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护理系统 | 刘斌 | |
6、面向失能老人的新型智能护理平台开发及应用 | 蔡黎明 | |
光学工程(080300) | 1、光谱技术 | 唐玉国* |
2、医用激光技术;医用光学成像技术 | 武晓东* | |
3、光健康工程;LED显微成像技术;应用光电子技术 | 熊大曦* | |
4、生物医学光子学;医用光学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 史国华* | |
5、显微光学;医用光学成像 | 张运海* | |
6、显微光学 | 李辉* | |
7、光学检测 | 王成* | |
8、超分辨光学显微系统设计 | 巩岩* | |
9、全固态激光及其变频技术 | 高静* | |
10、临床检验医疗仪器 | 王弼陡* | |
11、数字图像处理;目标识别;图像融合 | 赵建 | |
12、光电系统控制技术、光对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与优化 | 董建飞 | |
13、激光医用仪器 | 顾华东 | |
14、光栅制造、检测及应用 | 李英志 | |
15、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超分辨显微成像 | 杨西斌 | |
16、医用激光技术及其设备研究 | 崔锦江、董宁宁 | |
17、医用全固体激光器设计及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 | 田玉冰 | |
18、医用机器视觉检测与模式识别;光电医疗仪器 | 付威威 | |
19、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 罗刚银 | |
20、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 王心醉 | |
21、光声成像 | 简小华 | |
22、激光变频技术及其应用 | 姚文明 | |
23、光场调控;超分辨成像 | 李思黾 | |
24、激光主动成像;航空遥感器电子学设计 | 徐正平 | |
25、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 魏通达 | |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 1、医学超声;医学影像;信号处理 | 崔崤峣* |
2、磁共振;医学影像;医学信息工程 | 杨晓冬* | |
3、智能影像分析;远程移动医疗 | 戴亚康* | |
4、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研究 | 陈晓禾* | |
5、医用射线成像技术 | 孙明山* | |
6、基于组学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手术规划及导航、低剂量锥束CT成像 | 高欣* | |
7、微纳生物传感器及其系统 | 周连群* | |
8、医学影像分析处理与可视化 | 赵凌霄* | |
9、神经科学 | 贾洪博 | |
10、康复工程技术 | 于涌 | |
11、智能医学影像计算;影像组学分析 | 郑健 | |
12、微弱信号检测;嵌入式系统 | 程文播 | |
13、生物医学传感器及微纳加工技术 | 黎海文 | |
14、生物传感;石墨电子学;DNA电子学 | 刘首鹏 | |
15、医用微纳技术及传感器件 | 郭振 | |
16、压电换能器;压电变压器及压电材料的应用 | 邵维维 | |
17、医学信息学及工程 | 王磊 | |
18、医学图像处理 | 周志勇 | |
19、压电驱动器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lindalemus.com | 马玉婷 | |
20、生物光子学及流式细胞术 | 王策 | |
21、电子和测控技术 | 郭立泉 | |
机械工程(085201) | 1、光机电集成计算机仿真设计技术 | 杨洪波* |
2、可靠性设计及验证、测试技术与测试性 | 于波 | |
光学工程(085202) | 1、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超分辨显微成像 | 杨西斌 |
2、光声成像 | 简小华 | |
生物医学工程(085230) | 1、微弱信号检测;嵌入式系统 | 程文播 |
2、医学图像处理 | 周志勇 | |
生物工程(085238) | 1、纳米生物传感研究;物理因子生物学效应研究 | 韩坤 |
2、生物光子学与生物电化学 | 缪鹏 |
注:带“*”者为博士生导师,优先招收硕博连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