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本站医学考研试题不断补充  [凌云  2006年6月3日]            本站测试中,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常来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医药考试 |医学图谱 |在线动画 |
 |视频下载 |医学课件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医学商城 |临床技能 |
 |医学英语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载中...
加载中...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西北西南 >> 陕西中医学院 >> 报考指南 >> 文章正文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1           ★★★ 【字体: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9-17


100504方剂学
周永学,男,1956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教授,《方剂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陕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中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为陕西省中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全国十余家杂志上发表学术及教育管理论文30余篇,出版《温病发微》等专著5部,主编全国中医药规划教材1部。目前负责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级1项、省部级1项、厅局级2项。
王景洪,男,汉族,1949年9月生,陕西省城固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5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并留校任教,1978年考上首届研究生,从师于著名中医学家张学文教授、郭谦亨教授。1980年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96年历任陕西中医学院成教部副主任、主任、成教学院院长。1997年至2004年任陕西中医学院教务上长,2004年6月起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主任。在此期间分别于1984年、1990年、1997年晋职为讲师、副教授、教授。
毕业以来,主讲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三门主干课,撰写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副主编、参编主要著作有《实用处方纲目》、《张学文医学求索集》、《疑难病症治》、《实用中医歌诀》、《方剂学》、《白话通解黄帝内经》、《白话全译本草纲目》、《中国传统医学名医特技荟萃》等10余部,前两部分获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主持的“中医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科研项目于2001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在研究的科研项目2项,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
许爱英,女,1956年5月生,陕西省咸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教授,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方剂教研室主任,陕西省中医学会会员,陕西省翻译学会会员。
在长期从事《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主线进行讲授,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的思路和技巧,因此,课堂讲授以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诊断学及中药学知识为基础,以治法理论为依据,并在制方配伍的层面上,将相关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理解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上,以体会方药配伍与方证病机是高度统一的。并能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及现代研究成果,将方剂讲活、讲透。同时,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传授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显著。曾多次被评为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学院“师德标兵”。
在长期的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工作中,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深入探讨中医学术理论,不断探求中医学的教学规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篇,译文1篇,作为编委副主编出版《白话全译本草纲目》、《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必备》、《实用中医手册》、《皮肤科国家基本药物与新特药手册》等学术著作四部。“间接补益法刍议”获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
目前从事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主持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咸阳市科技局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厅局级科研课题1项。在研课题有“血脂平冲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粘附分子的实验研究”,“血脂平冲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粘度及一氧化氮的实验研究”。
赵超群,男,1952年3月出生,陕西临潼人。中共党员。1975年9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随即留校任教。1982年3月至1985年3月于陕西中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获医学硕士学位。1985年3月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现任副研究员;1992年于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从事药品开发工作,后任总经理。2003年3月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办西北地区最大的以新药试验研究、临床试验、药品注册、工艺研究等为主要业务的中药研发机构西安芳草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RO),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先后从事医药卫生教育事业、科研研究、中药研发等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奖(壹等)、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贰等)等科研成果;中药研发更是硕果磊磊,主持开发了芪鹿益肾片(国药准字Z20010122)、双金胃肠胶囊(国药准字Z20040055)、双藤筋骨片(国药准字Z20040081)、心速宁胶囊(国药准字Z20050131)等中药新药6类(原三类)8项,前列舒乐片(国药准字Z20050643)等中药新药8类(原四类)51项,宫炎康颗粒(国药准字Z20054534)等中药9类(原五类)96项以及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药品发明专利等成果若干项。
100505中医诊断学
杨徐杭,女,1958年2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大学本科毕业,教授职称,从事中医诊断学和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证实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共计30余篇。主要有: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 C反应蛋白、中医预后思想探讨、中医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探讨、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医学的影响、诊法中的时间思想探讨、颜色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论中医理论和思维方法的独特性、鲜花疗法探讨、心理痛及治疗探讨、从中医理论探讨延续衰老等。
出版著作4部,其中在疑难病诊治一书中任主编:在中医诊断学应试备要、濒湖脉学通解二部书中任副主编:在中医诊断学自学指导一书中任编者。
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4项。其中负责陕西省中医管理局课题“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参加陕西省中医管理局课题“肾阴虚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参加陕西省中医管理局课题“肾阴虚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陕西省教育厅课题“抑郁症中医辨证与10种血清微量元素相关性研究”、陕西中医学院课题“肾阴证与血浆睾丸酮和红细胞钢性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韩丽萍,女,生于1956年4月,1983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在《中国中医基础理论杂志》、《陕西中医》等核心期刊发表“肾为先天之本与补肾中药对基因的影响分析”、“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影响”等学术论文二十多篇;著有《中医诊断学》、《濒湖脉学通解》、《古今名医医案赏析》等5部医学专著;主持陕西省中管局重点科研课题“仙鹿壮骨方对骨质疏松大鼠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以及陕西中医学院科研课题三项,参与省厅、局级科研课题两项。个人研究方向为肾虚证本质研究以及补肾活血中药防治骨疏松症的研究。
100506中医内科学
沈舒文,男,1950年10月出生,197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内科教授,消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内科导师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教育专家库高级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
在近三十年的传道授业,悬壶济世生涯中形成自己的医教风范,对内科杂难病证学验俱精,辨思用药匠心独具,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造旨最深,临床疗效享誉三秦。主编有《中医内科病证治法》、《内科难治病辨治思路》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论著四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近年致力于胃粘膜疾病及胃肠动力障碍的研究。正在主持研究的陕西省科技厅的的课题有“胃肠舒泰题粒促胃肠动力的研究”、“金胃胃康胶囊对调控胃前癌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及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共四项。
研究方向:胃粘膜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刘力,男,汉族,陕西乾县人,1961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84年至1997年在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内科教研室、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先后从事教学、临床医疗工作;1995年至1997年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科副科长;1997年至2000年任医疗系副主任;2000年至2004年任学院制药厂党总支书记兼副厂长;2003年10月,任陕西中医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2005年5月26日,省委任命为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和参与省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资助的《胃肠舒泰胶囊对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醒脑解郁法对PSD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等科研项目四项,出版有《内科难治病辨治思路》等著作两部,任副主编。兼任全国中医临床教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等。
汶明琦,男,195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医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消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陕西省咸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省青年中医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理事,从1999年12月起担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至今。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留校后在附属医院传染科、急诊内科、消化内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已20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有《自拟争毒化瘀复汤在肝病临床的应用》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发表;《原发性肝癌治验》在《陕西中医》1991年第三期发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增刊发表;《中医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在《现代中医药》2004年第1期发表;《中医药抵溃疡复发的临证的探讨》在《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第8期发表;《畅胃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在《陕西中医》2004年第9期发表。参与编著的《乙型肝炎防治必读》一书1998年8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 版。参加省教育厅、省科技厅项目3项。2003年招收研究生1名,2004年招收2名,均在读。
李守朝,男,1951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医内科学、方剂学教授。1977年毕业留校任教,1977~2000年在中医内科教研室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同时具有主治、副主任医师职称)1995年~1998年期部担任中内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2000年至今在方剂教研室,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作几十年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的医疗及教学工作,长期在附院内科、内四科上班,其中急诊四年,病房15年,对内科常见病、危重病症的诊疗抢救有较熟练的技能和经验。先后四次参加全国相关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在教学方面,注重教书育人,重视课堂授课效果,在教学督导及各项评比中多次获奖,深受学生的好评。先后系统主讲过中医内科学、中医急症、方剂学及儿科学的部分内容。主进过多轮次的“医学论文书写”、“医疗文书写规范”的学术讲座。多年来公共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国家级3篇)出版专著三部《临床休克》和《家庭自诊自疗大全》二书中均任主篇之一。《白话通解黄帝内经》为参编之一。主持附院三届学术年会并编辑《杏苑撷英》4部共200余万字。主持院内科研项目一部已结题。现带方剂研究生2名。
万强:男,44岁,汉族,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专业)分配到西安市中医医院消化科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消化临床教学工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研制有院内制剂多个:“愈溃宁胶囊”,“胃炎灵冲剂”,“结肠炎灌肠液”,“胃康壮体口服液”等,在临床上应用十余年,发挥了很大的治疗作用,受到医者和患者的好评。有多篇论文发表和学术会议交流,诸如“慢性肝炎肝气虚型治疗体会”,“肝气虚在消化道临床应用体会”,“胃炎冲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9例”, “胃炎冲剂治疗慢性胃炎560例”,“胃炎冲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结肠炎灌肠液治疗慢性结肠炎36例”, “愈溃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研究”(待发)等。以自制院内制剂申报科研课题省市各一项,省级“萎胃冲剂(胃炎冲剂)治疗PCL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市级“愈溃宁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抗复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结题验收鉴定)。
马居里,男,1952年2月生,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197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留校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内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近30年,工作认真,作风朴实、治学严谨,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精通中医内科专业理论与实践,学验具丰,擅长中医内科肾病、消化及疑难杂病的诊治。现任陕西省中医学会中医文献医史、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陕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党总支书记。曾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8篇,出版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必备》、《濒湖脉学通解》、《白话全译本草纲目》等7部学术著作,科研方面,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研究。形成“中医肾病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方向,主持和参与“720”肾炎颗粒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肾阴虚证实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药对荷瘤体免疫监视—抑瘤—平衡系统的影响”等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指导硕士研究生方面,1998年开始首届招收中医内科学肾病专业硕士研究生,至今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3名,已毕业7名,其中一名考取博士,两名留校任教,其余均在省级医院从事肾病临床及研究工作,目前,还有6名在读。
专业: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内科肾病专业
拟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张振忠,男,1956年3月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肾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肾脏病专业学科带头人,全国首批500名中医肾病专家杜雨茂教授学术继承人,曾评为陕西省卫生系统“215人才夫划”,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理事。曾聘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温病专业博士生临床指导老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三十余年,精研中医基本理论,熟读中医四大经典,积极进取,钻研西医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科学术动态,先后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进修西医肾脏病内科一年半,使之中西医相互结合,临床疗效较著。如灵活运用伤寒六经辨证,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间质及肾小管疾病和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等病,均按照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辨证辨病治疗。特别擅长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治疗有显著的疗效,积极总结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已出版学术专著《慢性胃炎中西医防治》、《肾脏病良方1500首》、《伤寒门径》、《伤寒六经辨治肾脏病》等,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有《慢性肾炎中西医防治》、《前列舒临床研究》、《消渴平胶囊》的研制与开发。“喘泰”的临床研究。目前已招收硕士研究生10余名,其中毕业5名,考取博士生2名。研究方向应以中医临床辨证的方法,结合现代西医的诊断,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及继发性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进行研究。
潘龙,男,1965年3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现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中医肾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学会会员,中国中华医学会会员,美国国际肾脏病学会会员。《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常务编委,陕西省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血液净化中心主任。1997年入选为陕西省首批“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享受政府特殊岗位津贴。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十八年,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天津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研修学习;曾到德国、法国、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讲学及学术交流,擅长肾病及血液净化技术,对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蛋白尿有独特治疗之处,对慢性肾衰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
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四篇,主编专著五部,其代表论文有:“川芎嗪预防急性缺血性肾衰竭的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证举偶》。主持省教育厅、咸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二项,获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目前有在读研究生3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广告加载中....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2007博士研究生…
    关于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硕士…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
    陕西中医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
    陕西中医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
    陕西中医学院兼职博士研究生…
    陕西中医学院2006年攻读硕士…
    陕西中医学院2006年攻读硕士…
    陕西中医学院2005级研究生复…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交流群:3145194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