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合并用药:为增强疗效,减少或消除不良反应,临床上经常采用合并给药。
①影响吸收:对羟基苯乙酮与灰黄霉素合用,前者可促进胆汁排出,有利于后者的吸收,起增效作用;四环素与钙剂合用沉淀,减少四环素的吸收。
②影响分布:水杨酸钠与磺胺共同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前者可使后者从血浆蛋白中解离,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和毒性均增强。
③影响代谢:苯巴比妥可诱导肝药酶可加快强力霉素的代谢,减弱后者的作用。氯霉素可抑制肝药酶,可使其它共同药物作用增强。
④影响排泄:丙磺舒与青霉素,由肾小管同一机制分泌而排泄,前者可使后者排泄减慢,起增效作用。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可加快磺胺的排出。
⑤相加作用:两药作用于同一受体或作用部位,药效为相加,氯丙嗪和
安乃近。
⑥增强作用(协同):两药作用于不同部位或受体,而产生相同药理效应,大于两者之和,如SD和TMP。
⑦拮抗作用:两药同时作用于同一受体或部位,但作用相反,药效小于两者之和。
⑧敏感化现象:排钾利尿药螺旋内酯可使血钾下降,使心肌细胞对强心甙敏感性增强,易诱发
心律失常。
4.复重用药
①增强并延长药效。
②蓄积作用。
③耐受性与耐药性: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减弱,为了获得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疗效需逐渐增加剂量;这种现象称为耐受性;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抵抗性,二者有严格区别。
5.动物及其饲养管理、环境因素:
①动物的种类:四环素对草食动物易引起二重感染,不良反应多(奶牛有时
猝死),而对肉食动物影响小;
水合氯醛对马、牛、羊麻醉效果好,猪却耐受;洋
地黄反刍兽内服无效;催吐药对犬、猪催吐,对牛、羊是促进反刍或祛痰;
吗啡对
猫是兴奋、犬抑制;牛对汞,猪对碳酸、家禽对有机磷及呋喃类极敏感。
②年龄,性别。
③个体差异。
④动物病理状态和机能状态,饲养管理。
⑤环境因素:可使动物机能状态改变影响对药物的敏感性。如小鼠放置于红杉木屑的笼内饲养,肝药酶活性增加,巴比妥催眠时间短。水温对鱼药影响大,如硫酸铜治鱼
丝虫病,夏季只需0.1ppm,冬季则需1.5ppm,夏季用1.5ppm就会中毒。
(四)临床合理用药
1.选药原则:
①疗效高:抗菌药应做MIC试验,首选MIC值最小者。
②毒副反应低:在疗效与毒性相矛盾时,应选效稍低而毒性更小的药物。
③价廉易得:多选用疗效确切,价廉易得的药物,避免滥用。
2.合理使用
①明确确诊。
②选用最佳给药方法: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性质决定。
③适宜剂量与合理疗程:剂量参考《兽药典》酌情调整。慢性病疗程长,急性病疗程短,疗程之间应有间隔。
④合理配伍:求协同,避禁忌。
兽药分类及简介
(一)抗微生物药
1.概述
①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一般要求3以上。
②抗菌谱:药物的抗菌范围。
③抗菌活性:抗菌药具有的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能力。常用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和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表示。
④耐药性: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无效的现象。
⑤交叉耐药性:某种病原体对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后,对与其结构相似或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在首次应用时也产生耐药的现象,称为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分类:
1°基因突变所致的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一般只对一种或两种以上类似的药产生耐药,且比较稳定,其产生和消失与药物接触无关。
2°质粒所介导的耐药性。最为常见,通过转化、转导、接合、易位等方式转移。
耐药的机制:
1°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如β-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氨基苷类钝化酶等。
2°抗生素渗透障碍:膜通透性改变,抗生素无法进入。
3°靶位改变:细菌与抗生素发生作用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
4°抑制核酸代谢。
5°其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