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点
1.熟悉尸体剖检前的准备工作、注意事项以及畜禽死后尸体的常见变化。
2.了解尸体剖检记录、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
3.能正确进行常见畜禽的尸体剖检,能识别常见器官的剖检变化。
第一节尸体剖检概论
一、剖检目的
动物尸体剖检是运用病理解剖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尸体剖检,可以检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诊疗质量。第二是尸体剖检是最为客观、快速的动物疾病诊断方法之一。对于中、小动物如猪和鸡的一些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症等,通过尸体剖检,观察器官特征病变,可以及早做出诊断,以便对发病动物群体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第三是促进病理学教学和病理学研究。尸体剖检是病理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的实际操作技术,是研究疾病的必需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病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条途径。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一些新畜种、新品种的引进,临床上常会出现一些新病,老病则可能发生新变化,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临床上出现的新问题,或新的病例进行尸体剖检,可以了解其病理变化,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二、尸体的变化
畜禽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着的细菌和酶类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包括以下内容.
(一)尸冷
畜禽死亡后,产热过程停止而散热过程仍继续进行,使体温逐渐降低至与外界环境的温度相等的现象,称为尸冷。在最初几小时尸冷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变慢,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冬季寒冷将加速其过程,而夏天炎热将延缓其过程。尸冷一般先从四肢末端开始,逐渐向躯干蔓延。尸温检查有助于确定死亡时间.
(二)尸僵
畜禽死亡后,肢体的肌肉收缩变硬即为尸僵.最初由于神经麻痺,肌肉失去紧张而变松弛柔软,但经过很短时间后,即出现尸僵.尸僵发生的时间随外界条件及机体状态不同而异.大、中畜禽一般在死后1—6h开始发生,从头部肌肉开始,依次是颈部、前躯、前肢、后躯和后肢。经10-24h发展完全,24-48h开始缓解.死于败血症的动物尸僵不明显或不出现.死于破伤风和番木鳖碱中毒的动物,由于死前肌肉运动剧烈,尸僵快而明显.
(三)尸斑
尸体下部皮肤的充血称尸斑.尸斑的发生是由于尸体内血液重新分配的结果.动物死后,由于心脏和大动脉的临终收缩及尸僵的发生,将血液排挤到静脉系统内,由于重力学关系,血液流向尸体的底下部位,使该部血管充盈血液,这种现象称为尸斑坠积,一般死后1-1.5h即可出现.尸斑坠积的组织呈暗红色,初期按压可使红色消退,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发生溶解,血红蛋白溶解在血浆内,并通过血管壁向周围组织扩散,可使心内膜、血管内膜及血管周围组织染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作尸斑浸润.
(四)血液凝固
畜禽死亡后,心脏和大血管内的血液即发生凝固.一般因败血症、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时血液凝固不良.
(五)尸体自溶与尸体腐败
尸体自溶是指体内组织受到酶(溶酶体、胃液和胰液中的蛋白分解酶)的作用而引起的自体消化过程,表现最明显的是胃和胰腺。胃黏膜自溶时,表现为黏膜肿胀、变软、透明,极易剥离,或自行脱落,严重时可造成胃穿孔。
尸体腐败是指组织蛋白由于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分解的现象。参与腐败过程的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它们主要来自体内(特别是消化道),但也有从外界进入体内的.在腐败分解的同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尸体有以下表现形式:
1.臌气胃肠道明显(反刍兽的瘤胃、单蹄兽的大肠明显),这是由于胃肠道内细菌繁殖,内容物腐败发酵产生大量气体的结果.
2.尸绿由于组织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红细胞分解产生的血红蛋白和铁结合形成硫化血红蛋白和硫化铁,致使腐败组织呈污绿色,这种变化在肠道最明显.
3.尸臭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大量气体具有恶臭味.如硫化氢、己硫醇、甲硫醇、氨等.
4.实质脏器的变化往往体积增大呈泡沫状..
三、剖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在进行尸体剖检时,综合来说,有三大原则和五项注意。三项原则:要早、要防、要全。“早”指早剖检,减少死后变化;“防”指防止疫病扩散和对人员的感染;“全”指全面观察、描述和记录病变。五项注意:要调查了解;要分析剖检病变;要选择剖检地点;要预先准备好器械和药品;要彻底消毒现场和用具,焚烧或深埋死体。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剖检的时间
在病畜禽死亡后越早越好,尸体放置过久,容易腐败分解,不利于对原有病变的观察.一般死亡后超过12~24小时的尸体,就失去了剖检的意义.此外,剖检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最好在白天进行,灯光下剖检不易辨认病变的颜色和细微变化.
(二)剖检场所的选择
尸体剖检一般应在病理剖检室里进行,便于消毒和防止病源扩散.如果条件不许可要在室外剖检时,应选择地势较高、环境较干燥,并远离水源、道路、房舍和畜禽舍的地点进行。
(三)尸体的运输
如果车辆搬运患炭疽等传染病尸体时,在搬运前要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堵塞天然孔,并用消毒液喷湿体表各部,以防病原扩散.剖检场地、运送的车辆和绳索等,要严格消毒.如疑为炭疽时,可在肢体末端皮肤上切一小口采血作涂片检查;或切开腹壁局部,取脾组织进行检查.若确定为炭疽,则严禁剖检,同时将尸体与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与处理.
(四)剖检使用的器械和药品
剖检最常用的器械有:剥皮刀、脏器刀、脑刀、外科剪、肠剪、骨剪、外科刀、镊子、骨锯、双刃锯、斧头、骨凿、阔唇虎头钳、探针、量尺、量杯、注射器和针头、天平、磨刀棒或磨刀石等.消毒药品有:3-5%来苏儿、石炭酸、臭药水、0.2%高锰酸钾、70%酒精、3%碘酒等.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甲醛或95%酒精.此外,还要准备凡士林、滑石粉、肥皂、棉花和纱布等.
(五)剖检人员的防护
剖解人员,特别是剖检传染病尸体时,应穿工作服,外罩胶皮或塑料围裙,戴胶皮手套、线手套、工作帽、穿胶鞋.必要时还要戴上口罩和眼睛.如缺乏上述物品时,可在手上涂抹凡士林或其它油类,保护皮肤,以防感染。在剖检中不慎切破皮肤时,应立即消毒和包扎.剖检后,双手先用肥皂冲洗,然后再用消毒液洗涤、抹干,撒上滑石粉.金属器械消毒清洁后擦干,涂抹凡士林,以免生锈.
(六)尸体消毒和处理
剖解前应在尸体体表喷洒消毒液,搬运尸体,特别是搬运炭疽、开放性鼻疽尸体时,应先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团塞住天然孔,并用消毒液喷洒体表,然后方可运送。运送用的车辆和绳索等工具,都要严格消毒.污染的土层、草料也要焚烧或深埋.
尸体的处理要特别小心,特别对传染病的尸体要更加慎重,可采用深埋或焚烧.但以挖坑深埋较为实用,剖检前挖一个两米的深坑,剖检后将内脏、尸体连同被污染的土层投入坑内,再撒上石灰或10%的石灰水、3~5%的来苏尔或臭药水,然后用土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