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病是多种致病性放线菌引起的牛、羊、猪和其他动物以及人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该病以患病动物皮肤、粘膜或其它组织形成明显的肉芽肿或脓肿为特征。
一、病原及发生机理
该病的病原菌为致病性放线菌,主要包括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等几种。牛放线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和非抗酸性的丝状杆菌,菌丝呈典型分枝,甚至断裂成小杆状,无动力,厌氧或微需氧;病灶内的菌块呈菊花形或玫瑰花形,中心部有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线球状菌丝体,周围为放射状的棍棒体,革兰氏染色阴性;陈旧的菌块有时钙化或因治疗目的而受碘作用时,可分解为散在性断片,则不易着色。林氏放线杆菌的菌块结构与牛放线菌稍有不同,中心缺乏线球状菌丝,而是许多细小的短杆菌,无鞭毛,不产生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非抗酸性,苯胺色素染色呈两极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块周围也有放射状的棍棒体,但比牛放线菌的短。另外,还有伊氏放线菌等参与致病作用。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菌常寄生于健康动物的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和皮肤上,也存在于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当皮肤和粘膜因换牙、硬物刺伤等原因破损时,就会感染发病。牛放线菌可经血流、林氏放线菌可经淋巴传播。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当病原菌侵入组织后,即引起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最初的炎灶是一个圆形的小结节,淡黄色或灰白色,中心积聚中性粒细胞,周围环以成纤维细胞、少量的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外围为疏松的结缔组织,网眼内常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不久在结节内可见菌块,菌块外周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其周围为新生的肉芽组织,并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再外围为成纤维细胞性包膜。接着,在结节性病灶周围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又不断生出新的同样的结节,也环以结缔组织。如此发展,便形成大球形或分叶状肉芽肿,称为放线菌肿。放线菌肿一般硬如纤维瘤,有时柔软如肉瘤,切面常见软化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病灶,内贮粘液脓性内容物和淡黄色的硫磺颗粒状菌块,菌块经久可以钙化,并能被苏木素染成蓝色。有时,放线菌肿内因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使组织成分迅速崩解,则形成脓肿和瘘管,脓肿内的脓液为乳脂样黄色,常混有黄色砂粒样菌块,周围环以厚层结缔组织包膜,这与伴发化脓菌感染有关,并可破溃向外排脓。组织深部的放线菌结节可以突破皮肤和粘膜,特别是在上皮坏死后,在其表面作蕈状生长。
二、病理变化
牛感染时,主要侵害牛颌骨、唇、舌、咽、齿龈、头颈部皮肤以及肺脏等,受害器官初期出现扁豆粒大至豌豆粒大小的结节样物,小结节积聚形成大结节,最后形成脓肿;结节和脓肿内常含有乳白色或乳黄色的脓液,其中有放线菌形成的聚集块。
感染皮下软组织时,主要见于头部,尤其在下颌角、腮腺部和喉部的皮肤出现硬结,逐渐增大,无热无痛,突出皮肤,被毛脱落,破溃时流出脓汁,这种结节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海绵状结构,在海绵状的小孔内散在红色小岛状柔软的肉芽组织和化脓灶,其周围环绕着灰白色结缔组织性包膜。另外,也可见弥漫型,此时,皮肤因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而肥厚,其中有细小的腔孔,内有脓液,脓汁中混有菌块。
感染舌部组织时,常发部位是舌背隆起部的前面,起初患部粘膜坏死形成糜烂和溃疡,继因肉芽组织增生而变为蕈状隆起,表面被覆由坏死组织构成的褐色或棕色假膜,切面散在灰白色斑点,还可发现包入的异物以及灰黄色结节,结节内含有混有菌块的干酪样或脓样物,这是结节性病变。另一种是弥漫型病变,早期在舌粘膜和肌层内散在多数粟粒大至榛子大的结节医学.全在.,线提,供www.lindalemus.com,隆起于舌面或突破粘膜呈红黄色蕈状增生,晚期因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使舌体肿大、硬如木板,经时稍久,由于结缔组织收缩,使舌缩短或偏转,不能移动。这种因放线菌所致的舌体肿大而僵硬的变化称为“木舌”。
感染咽部时,通常发生于咽和食管分界处或咽弓部,呈蕈状增生或形成短蒂的息肉状肿块,往往引起吞咽困难和流涎,肿大的肿块还可阻塞喉部,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感染骨骼时,多发生于下颌骨。病原菌由伤口侵入,首先破坏骨膜,并蔓延至骨髓,引起特异性骨膜炎和骨髓炎。然后破坏骨层板和骨小管,导致疽性病变。随即骨髓内肉芽组织显著增生,其中含有化脓灶和菌块。与此同时,骨膜增生形成骨性新生物。这时,下颌骨显著膨大,呈粗糙的海绵状多孔样。如下颌骨穿孔,则感染周围肌肉、皮下组织,引起化脓和形成瘘管向外排脓。其它骨骼感染时发生类似病变。
淋巴结感染通常是由邻近组织原发性病灶内的病原菌,经由淋巴管而引起的。最常见的是下颌淋巴结、咽淋巴结、上颈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等。眼观淋巴结肿大、坚硬,切面灰白色、粗糙颗粒状,并含有黄色软化灶。有时变为脓肿,内有粘稠滑润的脓液,周围环绕结缔组织包膜。
肺组织感染主要是经呼吸道和血源感染,有时病原菌随异物由网胃刺入肺感染。经呼吸道感染时,主要发生于肺的膈叶,病灶多为较大的结节。结节由柔软的结缔组织构成,在肉芽组织内散在着许多小的化脓灶,脓液内含有小的菌块,结节周围被厚层结缔组织膜包裹。血源性感染时,在肺内可见粟粒大或稍大的放线菌病灶,类似结核结节,但其中无干酪样坏死,结节呈灰白色,放脂样光辉。
乳腺感染时,病原菌主要是由乳房皮肤的伤口,经淋巴管侵入乳腺内。在组织中可见大豆大至蚕豆大散在的结节,质地柔软,由结缔组织构成;结节切面隆起,肉芽组织中含有灰黄色的脓汁,其中混有砂粒状菌块。
除上述器官外,其他器官的放线菌病比较少见,如发生,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内有化脓灶和砂粒状菌块,结节周围包以结缔组织包膜。
猪发生放线菌病时,通常见于乳房、扁桃体、耳壳、包皮、口腔粘膜和淋巴结等处。发生于乳房时,可见乳腺的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硬固肿瘤样,乳房的表面凹凸不平,乳头缩短或继发坏疽。发生于扁桃体时,可见榛子大至鸡蛋大的结节。发生于耳壳时,可见该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增生,切面偶见灶状软化。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并可见放线菌肿。
马发生放线菌病时,主要在去势后的精索处肿大如排球,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含灰红色或微黄色病灶。其他部位也可见类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