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是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发病快、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部分病鸭流泪肿头、下痢。食道粘膜出血及坏死,肝脏出血或坏死等为主要特征。在自然感染病例中,1月龄以上成年鸭多见,发病率可高达lOO%,病死率达95%以上。
一、病原和发病机理
鸭瘟病原是疱疹病毒I型,系疱疹病毒科的成员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鸭瘟病毒具有广泛的嗜组织性,在病(死)鸭,脏器、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均含有病毒,但以肝、脾、脑、食道、泄殖腔的含毒量最高。
自然条件下许多途径均能引起发病,包括消化道、眼、鼻、皮肤外伤及泄殖腔等;该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吸血昆虫可能是本病潜在的传播媒介,目前尚未发现该病的垂直传播。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但也可通过生殖器官、眼结膜及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人工感染试验经口服、滴鼻、泄殖腔接种、皮肤刺种、肌肉注射、腹腔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等途径,均可引起健康鸭发病死亡。
二、病理变化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血管损伤、组织器官出血、、消化道粘膜有疹性损害、淋巴器官有特征性病变和实质器官出现退行性变化。
剖检可见喉头、食道及泄殖腔粘膜出血,出现灰黄色或黄绿色伪膜性溃疡,尤其是食道常可见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出血斑点。心冠脂肪、肝脏、脾脏、肺、胰腺、肾脏、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食道膨大部交界处、肠道、卵黄蒂、法氏囊、肛周粘膜、脑膜等出血或充血,尤其是肝脏和肠道病变具有诊断意义。肝脏除出血外还有多量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或坏死灶,少数坏死点中心有小出血点或其外围有出血带。肠道,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出血最为严重,肠道淋巴结集处肿胀,呈环状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