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严重变性和坏死后,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间质结缔组织广泛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肝脏病。
一、肝硬化的病因和类型
目前,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不同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门脉性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可由急性中毒性肝炎迁延而来,但也与营养不良、慢性中毒和化学毒物中毒有密切相关。机体长期缺乏蛋氨酸或胆碱等,肝脏长期脂变而发展为肝硬化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长期饲喂霉变饲料、有毒物质等均易引起肝硬化。另外许多化学物质(磷、砷、汞等)长期反复作用可使肝内结缔组织不断增生而引发本病。特点是早期结缔组织增生,故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至后期,肝实质被严重破坏,结缔组织纤维化,才出现典型的肝硬化。汇管区和小叶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但胆管增生不明显,假小叶形成。
(二)坏死后肝硬化
坏死后肝硬化又称为中毒性肝硬化,是在肝实质大量坏死的基础上形成的,常是慢性中毒性肝炎的一种结局。多见于黄曲霉毒素、四氯化碳中毒及猪营养性肝病等。毒物首先引起肝细胞严重坏死,随后残留的肝细胞显著再生和结缔组织增生而导致肝硬化。其特点是肝脏体积缩小,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间质内结缔组织增生显著,但分布不均,假小叶间的纤维间隔较宽,炎性细胞浸润,胆管增生明显。
(三)淤血性肝硬化
淤血性肝硬化又称心源性肝硬化或非细胞性肝硬化。这种肝硬化是由于长期心脏功能不全,肝脏淤血、缺氧,肝细胞变性、坏死,网状纤维胶原化,间质结缔组织也因缺氧和肝细胞的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而广泛增生。特点是肝脏体积缩小,呈红褐色,表面粗糙呈颗粒状。肝小叶中心区纤维化较突出,汇管区、小叶间结缔组织、胆管增生和肝细胞再生不明显。
(四)寄生虫性肝硬化
寄生虫性肝硬化是最常见的一种肝硬化。可以由寄生虫的幼虫(猪蛔虫、马圆虫等)在肝内移行,或是虫卵沉着在肝内(牛、羊血吸虫),或是由于成虫寄生于胆管内(牛、羊肝片吸虫)所引起。寄生虫首先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引起胆管上皮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其特点是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五)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胆道阻塞,肝内胆汁长期淤积而引起的。肿瘤、结石或寄生虫可压迫或阻塞胆管,使胆汁淤积。此外,胆管慢性炎症可使胆管壁增厚,也可使胆汁淤积。由于胆汁淤积,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平滑或呈颗粒状,硬度适中。肝组织常被胆汁染成绿色或绿褐色医.学,全 在线提供www.lindalemus.com。胆汁淤积区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小胆管增生,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大。
二、肝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
肝硬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其形态结构变化方面也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变化是一致的。
(一)眼观
肝脏体积常见缩小,边缘锐薄,质地坚硬,由于肝细胞再生性结节向外隆起,使肝脏表面呈凹凸不平或颗粒状。肝脏色彩斑驳,常染有胆汁,肝被膜变厚,切面可见十分明显的淡灰色结缔组织条索状围绕着淡黄色圆形的肝实质。肝内胆管明显,管壁增厚。
(二)镜检
镜检可见到以下变化:
1.结缔组织广泛增生间质内结缔组织显著增生,其中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2.假小叶形成增生的结缔组织向肝小叶伸展或包围肝小叶,使肝小叶缩小或被分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小岛,称为假小叶。假小叶内缺乏中央静脉或中央静脉偏于一侧,肝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呈现变性、萎缩。
3.假胆管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有许多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假胆管。假胆管是由两排立方形细胞并列而成的条索,类似小胆管,但无管腔。
4.肝细胞结节在病程稍长的病例中,残留的肝细胞再生,但由于没有网状纤维作支架,它们相聚成团,形成排列紊乱的再生性肝细胞结节,完全丧失正常肝小叶的特点医,学,全,在,线,提,供www.lindalemus.com。再生性肝细胞体积较大,含一个或两个胞核,核大而染色深,排列凌乱,胞浆着染良好。同时,由于再生的肝细胞结节可压迫血管,加重管腔阻塞,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肝组织缺氧,从而使肝细胞损害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