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是一大类菌体纤细、螺旋致密,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的螺旋体,简称钩体。其中大部分营腐生生活,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生环境中,无致病性。一小部分为寄生性和致病性的螺旋体,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细螺旋体病。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与染色特性
菌体呈纤细的圆柱形,长6-20μm,宽0.1-0.2μm,螺旋弧度0.2-0.3μm,至少有18个弯曲、细密、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
其运动形式多样,能翻转和屈曲运动,也可沿其长轴旋转而快速前进。用暗视野显微镜较易观察其形态和运动力。
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相似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外膜位于原生质柱和轴丝外层,相当于细菌荚膜。
革兰氏染色阴性,但较难着色。镀银染色法和刚果红负染效果较好。
2.培养特性
需氧,对营养要求不高,较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在含灭活的新鲜兔血清和蛋白胨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pH为7.2~7.4,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某些菌株能产生溶血素。
3.抵抗力
在酸碱度为中性湿土和水中可存活数月,因此该病主要经水源传播。对热和酸碱环境抵抗力弱,45℃30min,50℃10min,60℃10s即可将其杀死。4℃冰箱中可存活1~2周,-70℃可保存2年多。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和青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性。
4.抗原
抗原分两种,表面抗原(P抗原),为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内部抗原(共同抗原,S抗原),系类脂多糖复合物,具有属特异性。
5.毒力因子
本病是一种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毒力因子主要有:吸附物质、溶血素、内毒素样物质、细胞毒性因子。
(二)致病性
钩体可感染大部分哺乳动物和人。我国已从50多种动物检出钩体,其中鼠类和猪是钩体的主要贮存宿主和传染来源,带菌率高,排菌期长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多数家畜呈隐性感染,但钩体在肾脏内长期繁殖,并随尿不断排出,污染土壤、水源等外环境,人和家畜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源而被感染。
家畜中以牛和羊对钩体的易感性最高,其次为马、猪、犬、水牛和驴等,许多野生动物,特别是鼠类易感。急性病例的主要症状为发热、贫血、黄疸、出血、血红素尿及黏膜和皮肤坏死;亚急性病例可表现为肝炎、肾炎、脑膜炎及产后泌乳缺乏症;慢性病例则表现虹膜睫状体炎、流产、死产及不育或不孕。
(三)微生物学诊断
发病7-8d内(菌血症、发热期)可采集血、脑脊髓液,剖捡可取肝和肾;发病7-8d后(退热、菌尿症期)可采集尿液,死后采肾,用于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1)暗视野活菌检查:将病料差速离心集菌后,制压滴标本片镜检。如在暗视野中见有钩体菌的典型形态与运动方式,即可确认为钩体。
(2)染色镜检:多用改良镀银法和媒染法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前者使钩体呈深黑色或灰色。后者,钩体呈紫红色。姬姆萨染色片中钩体呈紫色。
2.分离培养用于钩端螺旋体的培养基很多,常用的有柯氏培养基、弗氏培养基等。病料接种后,置28-30℃温箱内培养,每5-7d观察钩体生长情况并取样镜检。
3.动物接种试验体重150-200g幼龄豚鼠或50-60g金黄仓鼠,常用于病料内钩体的分离及菌株毒力测定。一般在接种后1-2周动物出现体温升高和体重减轻,此时即可剖检,取其肾和肝进行镜检和分离培养。主要病变为内脏出血和皮下出血、黄染。
4.血清学检查钩体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显微凝集溶解试验有高度型特异性,既是诊断钩体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又是钩体分型的主要方法。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高于显微凝集溶解试验,多用于钩体病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优点。
(3)SPA协同凝集试验用于钩体菌株鉴定、分型、抗原变异等的研究。
此外,还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以及核酸探针、PCR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