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贝氏立克次氏体或Q热立克次体,属于立克次体科、柯克斯体属。可导致Q热,本病于1935年在澳大利亚屠宰场工人中首先被发现,由于患者表现不明原因的热性病症状,因而称之为Q热(“Q”为英文Query的第一个字母,即疑问之意)。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
目前已报道的Q热疫区已遍及全球各大洲几乎所有国家,成为当前分布最广的人兽共患病之一。
(一)生物学特性
贝氏柯克斯体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物。多为短杆状,偶呈球状、新月状、丝状等多种形态,一般大小为0.2~0.4µm×0.4~1µm。无鞭毛,无荚膜,可形成内芽孢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革兰氏染色阴性,但一般不易着染;姬姆萨染色呈紫色;马基维洛染色法染成红色。
贝氏柯克斯体与其他立克次体的区别在于其具有滤过性,不引起人的皮疹,能直接经气溶胶传播,而不需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用氯化铯梯度密度离心,可将细胞内繁殖的贝氏柯克斯体分离出大小不等、形态结构不一的两种细胞型菌体。上层密度低的细胞较小、稠密、呈棒状、细胞壁明显、核质紧密;下层密度大的细胞较大,圆形、多形性明显、核质松散。
贝氏柯克斯体可在鸡胚卵黄囊内生长,也可在多种原代和传代细胞内繁殖,但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贝氏柯克斯体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二)致病性
贝氏柯克斯体主要引起人类的Q热。病人表现发热、寒战、头痛、肌痛、极度乏力和全身不适。
多种动物能感染贝氏柯克斯体,家畜如黄牛、水牛、牦牛、山羊、绵羊、马、骡、驴、骆驼、犬、猫、兔等;禽类如鸡、鸭、鹅及多种野禽;野生动物如旱獭、袋鼠及多种鼠类。动物感染后,主要呈隐性经过,但其乳汁、粪、尿及胎盘组织中均有数量不等的病原体医,,学全在.线提.供www.lindalemus.com。排出体外的病原体可污染外环境,经空气传播,或经接触污染物及吸食乳汁而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病料可采集胎盘、子宫分泌物、乳汁、及其他排泄物。
1.病原学检查将病料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法或马基维洛染色法染色镜检,如能在细胞内发现大量染成紫色或红色的短杆状或球状颗粒,可作出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分离培养时,可将病料经腹腔接种豚鼠或仓鼠,待其发热后,取脾脏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胞浆内的贝氏柯克斯体。也可用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原体。
3.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采集被检动物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或微量凝集试验,检查血清抗体作出诊断。
此外,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用于检测特异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