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根据蛋白质分子(或其它生物大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而分离成若干条区带。然而有时两个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由于其分子大小的差异,被它们所带电荷的差别补偿而以相同的速度向阳极移动,因而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1967年Shapiro等发现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可消除电泳中蛋白质的电荷因素,这样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因而可以用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电泳时,将足够量的SDS和巯基乙醇加入蛋白质样品溶液中。可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由于十二烷基硫酸根带负电荷,可使所有蛋白质-SDS复合物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其量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原有的电荷差别。另外,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可引起构象改变。蛋白质-SDS复合物近似“雪茄烟”形的长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1.8cm。因此在电泳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不再受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蛋白质分子量,必须先作一个以已知蛋白质分子量迁移率为横坐标,一已知蛋白质分子量对数为纵坐标的标准曲线。然后把未知分子量的蛋白质样品在同样的条件下电泳,测出其迁移率。再从图中求出未知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由于用这种方法测蛋白质分子量简便、快速、精确度高(一般误差在±10%以内),近来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六 免疫电泳
免疫电泳是在凝胶电泳与凝胶扩散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化学技术。它是一种特异性的沉淀反应,敏感性较高,每种抗原可以和相应抗体起反应,呈现一条乳白色的沉淀弧线。它不仅可以检定混合物中组分的数目,而且还可以利用各组分的电泳迁移率结合免疫特异性及化学性质和酶的活力等来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
将待检可溶性物质(抗原)在琼脂板上进行电泳分离,由于各种可溶性蛋白质分子的颗粒大小、质量与所带电荷的不同,在电场作用下,其带电分子的运动速度(迁移率)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通过电泳能把混合物中的各种不同成分分离开来。当电泳完毕后,在琼脂板一定的位置上挖一条长的槽,加入相应的抗血清,然后置湿盆内让其进行双向扩散。在琼脂板中抗原和抗体互相扩散。当两者相遇且比例适合时。就形成了不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出现乳白色的特异性沉淀弧线。可以根据出现的沉淀弧线数目来初步判定混合物中抗原的数量。一种好的抗血清应出现较清晰、特异性的沉淀弧线。沉淀弧线的位置取决于抗原和抗体两种反应物的分子量、比率和扩散速度。当抗原扩散速度慢时,沉淀弧线弯曲度大,其位置靠近移动轴。反之当抗原扩散率较快时,弧度较平,其位置离开移动轴。
七 等电聚焦电泳
等电聚焦目前已广泛用于蛋白质分析和制备中,是20世纪60年代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电泳技术。IEF的基本原理是,在电泳槽中放入两性电解质,如脂肪族多氨基多羧酸(或磺酸型、羧酸磺酸混合型),pH范围有3~10、4~6、5~7、6~8、7~9和8~10等。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步增加的pH梯度,正极为酸性,负极为碱性。蛋白质分子是在含有载体两性电解质形成的一个连续而稳定的线性pH梯度中进行电泳。样品可置于正极或负极任何一端。当置于负极端时,因pH>pI,蛋白质带负电向正极移动。随着pH的下降,蛋白质负电荷量渐少,移动速度变慢。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当蛋白质移动到与其等电点相应pH位置上时即停止,并聚集形成狭窄区带。可见,IEF中蛋白质的分离取决于电泳pH梯度的分布和蛋白质的pI,而与蛋白质分子大小和形状无关。
IEF的优缺点。优点:①分辨率很高,可把pI相差0.01 pH的蛋白质分开;②样品可混入胶中或加在任何位置,在电场中随着电泳的进行区带越来越窄,克服了一般电泳的扩散作用;③电泳结束后,可直接测定蛋白质pI;④分离速度快,蛋白质可保持原有生物活性。医 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缺点:①电泳中应使用无盐样品溶液,否则高压中电流太大而发热。但无盐时有些蛋白质溶解性能差易发生沉淀,可在样品中多加些两性电解质;②许多蛋白质在pI附近易沉淀而影响分离效果,可加些脲或非离子去垢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