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30分)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一)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二)在农业方面
(三)在工业方面
(四)在医药工业方面
(五)在人、动物体内寄生的益生菌群
(六)少部分微生物可引起人类或动物植物发生疾病及引起物品的霉败变质。
2、何谓细菌的荚膜、鞭毛、芽孢?各有什么功能?
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向细胞壁外围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黏液性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①荚膜可保护细菌免受干燥和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②可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抗体的作用。③贮藏碳源、能量,供营养缺乏时利用。④荚膜和微荚膜成分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鞭毛是突出于菌体表面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芽孢是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结构,称为芽孢。芽孢是细菌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状态的结构。
3、简述病毒的结构、功能和化学组成。www.lindalemus.com
病毒的衣壳是包围在病毒核酸外面的一层外壳。衣壳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衣壳的主要功能是对病毒核酸形成保护性外壳,保护病毒免受核酸酶破坏,使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表面受体,再穿入细胞引起感染。病毒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产生特异性抗体。
病毒的核酸无论是DNA或RNA均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着病毒的遗传、变异、增殖和对宿主的感染性等特性。
4、试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说明哪些因素影响抗体的产生。
必须有抗原物质的刺激,方可产生。必须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和黏膜分泌物中,是构成机体体液免疫的主要物质。 抗原的性质、抗原的剂量、佐剂的作用、注入的途径、注射次数和间隔。
5、试述哪些因素构成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1、防御屏障2、补体及体液中的抗菌物质3、吞噬细胞与吞噬作用4、炎症
6、简述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
(1)致敏阶段 即处理和识别抗原阶段。又称识别阶段,是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首先被巨噬细胞吞噬,并通过巨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作用,将大分子抗原颗粒消化、降解,而保留其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部分。这部分抗原多浓集于巨噬细胞表面,通过细胞直接接触的方式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或者再经T细胞将抗原信息传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 即增殖与分化阶段。反应阶段是T细胞或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效应性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
少数T、B淋巴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中途停止分化,而转变为长寿的记忆细胞(Tm和Bm)。记忆细胞贮存着抗原的信息,可在体内存活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以后再次接触同样抗原时,便能迅速大量增殖、分化成致敏淋巴细胞或浆细胞。
(3)效应阶段 效应阶段是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最终清除抗原物质的过程。当致敏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致敏淋巴细胞释放出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因子,或通过效应性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最后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细胞毒效应)而发挥细胞免疫作用;浆细胞则合成各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