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夏季高热综合征候群的防治对策
自2006年以来,夏季高热病一直是阻碍猪场发展的绊脚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疫病流行最严重的阶段,每到5月份,气温开始升高,空气湿度变大,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饲料更容易发霉,蚊蝇也开始大量滋生。所以生猪容易发生以发热为主的综合征候群疾病,并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各种年龄的猪都容易发病。近几年猪场夏季病是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人将在实践中关于猪场夏季病的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流行特点
1.夏季为主,主要发生在5月~10月份
2.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滥用药物导致更高的死亡率
3.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
主要临床症状
病猪高烧,体温在40℃~42℃,厌食,嗜睡,病初全身皮肤发红,随后双耳、腹下、后躯颜色变深,呈蓝色、紫色,腹下呈现蓝紫色小点或小块。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病猪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病变: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喘气、腹式呼吸等。部分病猪便秘或拉稀、有的病猪严重呕吐。母猪有流产、不发情、返情现象,严重的引起死亡。公猪发病率低,发病公猪被毛粗乱,皮肤上有紫黑色小点或小块,食欲下降。死亡猪全身皮肤发紫,部分全身皮肤发白。
主要剖检变化
同群病猪剖检症状不一致。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胀;肺部有出血块或呈肉样病变,部分有胶冻样渗出或与胸腔发生粘连;肝脏变脆,肿胀;心冠脂肪萎缩;脾脏不同程度肿大医学全在,线执业兽医www.lindalemus.com,有的发黑;胃黏膜不同程度出血、溃疡;部分肾脏有出血点或表面沟回变化明显,有的病猪肾脏无出血点,有的病猪肾脏肿大发黑;回盲瓣、肠道及膀胱出血现象不一致,有的有出血现象,有的没有出血现象。
疫病诊断
根据疫病发生特点(同群病猪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呈现不同现象)诊断为多种疾病混合感染,主要有猪瘟、链球菌、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病、蓝耳病、圆环病毒、副嗜血杆菌病、霉菌感染等。
防治对策
1.搞好饲养管理,让生猪在一个舒适、干净、营养良好的环境中生长。猪舍中夏季使用水帘或其他降温设施,防止蚊蝇滋生及鼠害,清除猪舍内外垃圾等。绿化养殖环境,不用发霉变质饲料。
2.搞好生猪的预防接种。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做好猪瘟、伪狂犬、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链球菌、猪丹毒、猪肺疫、猪副嗜血杆菌病等的预防接种工作。
3.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是:长期保健,定期使用抗菌药、驱虫药、抗病毒药物、免疫增强剂等对猪进行保健。这种方法是目前养殖场普遍采取的保健措施,而长期采取加保健药的方法仍然不能解决夏季猪场疾病的问题,而且长期使用抗菌药容易导致生猪体质下降,猪场一旦发病将会无计可施。因此,长期使用保健药的方法不是疾病防治的最好办法,同时药物的残留对人体也不利。
4.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使用无抗活菌生物发酵饲料,让猪在一个绿色生态环境下生长。使用活菌饲料的猪群,不需要或减少抗菌药物保健,不需要使用脱霉剂等。因为使用活菌饲料的猪场,猪的肠黏膜被大量有益菌占位,减少了猪体内的有害菌及病毒,新的有害菌也不容易在肠道内寄生。同时有益菌参与体内新陈代谢,使饲料吸收率增强,粪便中排除的蛋白质减少,猪舍内氨味浓度降低,排出的粪便减少,蚊蝇减少。由于活菌饲料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还可以节约饲料,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氨臭味,利于环保。因此活菌生物发酵饲料是解决猪场夏季病的希望,也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5.猪场病猪的治疗。发热病猪不要马上使用含安乃近、氨基比林、双氯芬酸钠、对乙酰安基酚等退热药物,也不要使用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常、强度较大的氯丙嗪。这样的用药方法是:头一两天往往是一针见效,早上打针,中午吃料医.学全在线提供www.lindalemus.com,药效过后,晚上又不吃,再打退热针才吃。再过两天,不管怎么打退烧药、激素、抗生素,猪仍然不吃,再打针,就会出现“低温症”,给养猪户带来严重损失。
体温在41℃以下可以不使用退热药,而使用能增强生理机能和体质的药物,如牛磺酸。体温在41℃以上,才考虑使用安乃近、氨基比林、双氯芬酸钠、对乙酰安基酚等,甚至使用氯丙嗪等强力退热药,并配合使用敏感抗菌药、增强免疫力的中成药、抗病毒药、牛磺酸、驱虫药等。
总之,猪病治疗要有全局观,一发现病猪,就要提高警觉,分析原因,尽量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然后制定出全群控制的方法,而不是单个猪病的治疗。对单个病猪实行五不治: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不治;治疗费时的不治;治愈后经济效益不高的不治;传染性强、危害大的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