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时间为10月13日,医学全在线为考生整理《2013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寄生虫学要点汇总》,预祝诸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第六章 动物球虫病
多种动物都有球虫寄生,其中以鸡球虫病危害最为严重,兔、鸭、牛、犬等其它动物球虫病也有一定危害。
一、鸡球虫病
由鸡的7种球虫分别寄生于不同肠段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给养鸡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病 原
虫种 |
寄生部位 |
危害程度 |
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 |
盲肠 |
最强(++++) |
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rtrix |
小肠 |
强(+++) |
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 |
十二指肠和空肠 |
中等(++) |
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 |
小肠中段 |
中等(++) |
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 |
小肠后部、盲肠近端、直肠 |
中等(++) |
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 |
小肠前1/3 |
轻 |
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 |
小肠前半段 |
轻 |
2、生活史
三个阶段 孢子生殖、配子生殖、裂殖生殖
未孢子化卵囊随粪便排到外界,经孢子生殖后形成孢子化卵囊,被鸡吃入,在十二指肠释放出子孢子,子孢子进入肠上皮细胞后变成滋养体,进行裂殖生殖形成裂殖体,裂殖体释放出大量裂殖子,裂殖子又侵入新的上皮细胞又进行下一轮的裂殖生殖;经过1-3代的裂殖生殖后形成大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发育成未孢子化卵囊,随脱落的肠上皮细胞排出体外。
孢子生殖:在有性生殖(配子生殖)阶段形成合子后,合子所进行的复分裂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sporozoite)的过程。
裂殖生殖:也称复分裂,其核先连续分裂多次,然后各个核周围的胞质紧缩而形成数个新个体的过程。
4、流行特点
特异性强: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特异性;生活史短,无中间宿主。繁殖力强: one oocyst à4×105 oocysts。发育条件:22~28 ºC , moisture , oxygen supply。虫种:7个种受到公认。各种球虫的致病性不同,生产中多是一个以上种球虫混合感染。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都有易感性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但免疫力发展很快,并能限制其再感染。球虫病一般暴发于3~6周龄的雏鸡,2周龄以内的雏鸡很少发病,毒害艾美耳球虫常危害8~18周龄的鸡。传播:病鸡排出卵囊达数月之久,因而是主要传染源。鸡通过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遭受感染。 卵囊对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和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和营养缺乏能促使本病的发生。拥挤、潮湿或卫生条件恶劣的鸡舍最易发病。多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流行。北方,4~9月份为流行季节,以7~8月份最为严重。舍饲鸡场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5、各种球虫卵囊形态、寄生部位、危害与流行特点
1)柔嫩艾美耳球虫
卵囊形态:多为宽卵圆形,少数为椭圆形,平均为22.0μm×19.0μm;卵形指数为1.16;原生质呈淡褐色,卵囊壁为淡黄绿色;最短孢子化时间是18h。最短潜隐期是115小时。
症状
对3~6周龄的雏鸡致病性最强。病初食欲不振,随着盲肠损伤的加重,出现下痢,血便,甚至排出鲜血。病鸡战栗,拥挤成堆,体温下降;食欲废绝,最终由于肠道炎症、肠细胞崩解等原因造成的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导致自体中毒死亡。严重感染时,死亡率高达80%。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于盲肠,是致病力最强的一种球虫。
•常在感染后第5及第6天引起盲肠严重出血和高度肿胀以及在后期出现硬固的干酪样肠心,故称之为盲肠球虫病或血痢型球虫病。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盲肠。
•感染后第4天末和第5天,裂殖生殖逐渐加剧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盲肠高度肿大,肠腔中充满血凝块和脱落的粘膜碎片。
•感染后第6至第7天,盲肠中的血液和脱落粘膜逐渐变硬,形成红色或红、白相间的肠芯,在感染后第8天从粘膜上脱落下来。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出血,粘膜肿胀,感染后第10天左右粘膜再生恢复。而严重感染者,粘膜的损伤难以完全恢复。
2)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
形态:卵囊为卵圆形,,平均为20.4μm×17.2μm;卵形指数为1.19;卵囊壁光滑、无色;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8h。
寄生部位:裂殖生殖阶段寄生于小肠中1/3段,尤以卵黄蒂前后最为常见,严重时可扩展到整个小肠,是小肠球虫中致病性最强的,其致病性仅次于盲肠球虫。第2代裂殖子向小肠后部移动,在盲肠的上皮细胞内进行配子生殖。
症状和病理变化:致病性较强。通常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中雏鸡,患鸡精神不振,翅下垂,弓腰,下痢和脱水。小肠中部高度肿胀或气胀,有时可达正常时的2倍以上,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肠壁充血、出血和坏死,粘膜肿胀增厚,肠内容物中含有多量的血液、血凝块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组织。感染后第5天出现死亡,第7天达高峰,死亡率仅次于盲肠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