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几种重要禽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
近期,从疫病监测情况看,虽然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但疾病的种类与往年相比并未减少,其中绝大部分仍然是病毒性传染病。另外,疫病发生的频次偏高,有些病还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的特点。再者,病原体变异和混合感染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疾病的临床表现非典型化。本文将对全国禽病多发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几种重要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对策进行简要总结。1当前几种家禽重要病毒病的流行特点1.1禽流感的流行特点1.1.1 禽流感疫情总体平稳,但个别地区存在野毒污染和散发疑似病例活禽交易市场已成为禽流感病毒重要的储藏场所。禽流感疑似病例多见于水禽和母源抗体水平差的幼禽,以及不免疫的快大型肉禽。在野毒污染严重的场地,部分虽然经过多次免疫,但抗体水平不够高或参差不齐的种、蛋禽群仍会不断发生疑似病例。1.1.2 H5N1亚型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出现非典型化,不同抗体水平的家禽发病情况各异由于各地普遍采取强制免疫措施,所以 H5N1亚型禽流感的临床症状逐渐表现出非典型的特点,发病鸡群的临床表现及死淘率与发病时禽群健康状况、抗体水平高低、流行毒株毒力及变异程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当鸡只的HI抗体水平低于5Log2时,发病鸡主要表现为急性
败血症过程,传播快、病程急、死亡率高,剖检可见泄殖腔、肠道出血,腺胃乳头、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胰腺出血和坏死,
心肌炎等病理变化。当鸡只的HI抗体水平在5~8 Log2时,发病鸡的临床表现类似非典型新城疫或亚急性禽出败,传播较慢,病程较长,死亡率不很高。当鸡只的HI抗体水平在8~12 Log2时,发病鸡的临床表现类似ILT和慢性呼吸道病,多为散发病例,死亡率低,产蛋率轻度下降。1.1.3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毒株的抗原群趋于多样化目前在国内禽群中存在的主要是7、2.3.4和2.3.2等基因群的病毒株。其中我国南方地区存在的毒株以和2.3.2基因群为主,北方地区存在的毒株既包括这两个基因群的毒株,也包括7基因群的毒株。从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的结果看。各基因群的毒株之间以及疫苗毒和部分野毒株之间存在一定抗原性差异。现用的 Re-5疫苗(属于类2.3.4基因群毒株)对2.3.4基因群的分离株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对2.3.2基因群的部分毒株免疫保护效果不足。现用的Re-4疫苗(属于类7基因群毒株)对2.3.2及2.3.4基因群的毒株免疫保护效果较差,而对7基因群的毒株保护效果较好。1.1.4 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毒株的抗原群主要以欧亚系Ⅰ群为主,变异不大近年来,随着对H9N2亚型禽流感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肉鸡已进行了免疫,从而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和发病损失。目前该病主要发生在免疫效果不理想或饲养环境较差的鸡群。抗原交叉比对实验结果表明,虽然部分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之间存在抗原性差异,但整体来说,抗原变异程度不大,现有疫苗株仍然有较好的保护效果。1.2新城疫的流行特点1.2.1以非典型临床症状为主,容易诱发或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目前禽群较少发生典型新城疫,但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情况较多,临床诊断时稍有疏忽或缺乏必要的实验室验证手段,常会造成误诊。非典型新城疫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毒力、环境污染程度及受感染鸡的免疫状况有关,很多表面健康的免疫鸡群实际上仍带有活的新城疫病毒(包括疫苗毒和野毒)。一旦环境条件成熟、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的强毒力野毒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发病,并为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等多种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创造条件。所以,一个鸡场如果呼吸道疾病始终不能得到根治,表面看来有明显的大肠杆菌病或支原体病感染,但使用抗菌药物防制后却无效果或仍反复发生,就要认真检查其内在的根本原因是否为新城疫及其继发感染。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禽群,直接死亡损失不一定很大,但造成生产性能下降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往往是惊人的。所以在饲养的任何时候都要切实做好各项防疫措施。1.2.2目前在鸡群中流行的主要是以基因
Ⅶ型为主的强毒株近年来对不同地区分离的新城疫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后发现,约56%的毒株为基因Ⅶ型强毒株。尽管病毒在基因序列和致病力上有差别,但它们仍属于一个血清型,用传统的疫苗免疫接种仍然可行和有效。1.3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1.3.1发病情况与饲养环境关系较大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极为稳定,常用消毒剂不能较好杀灭该病原,当环境受野毒污染后容易在环境“生根”。近期该病在黄羽肉鸡生产上造成的危害比较大,流行的范围也比较广。1.3.2以非典型临床症状为主,当前流行株主要为超强毒株目前的发病鸡在临床上主要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表现为个别病死
鸡胸肌、腿肌轻度出血,法氏囊轻度出血或有黏性分泌物,腺胃乳头、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严重,形成“花斑肾”。对流行毒株的VP2基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流行的主要为IBDV超强毒株。1.3.3疫苗毒力过强或免疫接种操作不当对敏感雏鸡造成法氏囊损伤的情况不能忽视1.4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1.4.1流行毒株的血清型和基因型较复杂对流行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后发现,目前临床上仍以类马萨诸塞血清型毒株为主。基因分型结果表明,目前的流行毒株可大致分为7个基因型,其中40%左右的毒株与传统疫苗株处于不同的遗传分支上。但需要指出的是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型分析结果并不完全吻合。疫苗株能否保护流行株侵袭需要通过免疫交叉保护试验进行验证。1.4.2该病发生与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果饲养环境相对简陋,育雏阶段如不能做好保温措施,容易发生本病。雏鸡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后易引起尿酸盐在肾脏和输尿管沉积形成“花斑肾”,但许多肾脏肿大的病例不一定都由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对此要注意做好鉴别诊断。1.5病毒性矮小综合征1.5.1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本病主要表现为育雏或育成阶段的部分鸡只生长速度明显缓慢,与生长正常的鸡相比,显得非常矮小。病鸡的腿部常见有变粗、硬化的现象,腺胃肿大,胃壁变薄,肝脏和脾脏等实质器官出现
肿瘤结节。1.5.2发病原因分析及控制策略该病主要由病毒引起,部分病例显示由病毒性免疫抑制病(如J亚群禽
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马立克氏病等)多重感染引起,发病程度与种禽携带的免疫抑制病病原情况及健康程度有关。控制本病传播、降低发病率可尝试从种禽入手,采用净化阳性群、降低病原携带率、加强种禽饲养管理等技术手段。2当前禽病防控对策2.1建立科学、合理、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2.2坚持“加强管理,防重于治”的原则,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2.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正确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正规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监测;2.4合理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及控制继发感染;2.5生产单位与动物防疫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共同建立疫病流行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病流行情况和毒株变异情况;2.6妥善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其废弃物,防止疫情在本地区内传播。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